藏南现在最棘手的问题 不是印度在边境修了几条路、移了多少民,而是它硬生生把一场领土争端,搞成了一场“人口置换”的烂账。 英国1914年画了条“麦克马洪线”,给藏南问题埋了颗雷,印度独立后,不光接着认这条非法线,还把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损招升级成“人口换地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打着“开发边疆”的旗号,把农民、退伍兵和低种姓往藏南送,还承诺给地给补贴,他们觉得,光靠地图上的线管不住人,得靠人多把地占了才踏实。 可这“安居工程”没搞多久就露馅了,分给移民的地全是穷山恶水,说好的修路盖房全是糊弄,好多人只能在荒山上搭个破窝棚,印度审计署的报告更扎心,说花在当地的钱六成多都被贪了,这移民政策成了官员捞钱的工具。 印度这招“人口置换”整出了三个互相隔绝的世界:原住民缩在山里守着老传统,移民在河谷里饿肚子,印度官员在首府享清福。 这日子一长,矛盾就炸了,2022年门巴族和移民因为抢草场打起来了,17个人伤亡;2023年达旺的移民集体抗议政府拖欠补贴,把行政公署给烧了。 文化上的冲突更狠,印度逼着学印地语,把藏文地名改成印度教的名字,拆了藏传佛教的庙盖印度教的神龛。 这把当地人惹毛了:达旺那边的人偷偷办“藏语补习班”,结婚还坚持用藏语;德让宗的喇嘛把经幡藏在石头缝里,晚上偷偷挂,再看看西藏那边,学校医院啥都有,宗教也自由,藏南的人心里更清楚了:哪边的雪山底下才是自己的家。 面对印度的“人海战术”,中国选了更实在的办法,墨脱县那边,5G信号都覆盖到雪山上了,藏文学校培养出能说双语的好老师,藏药厂让老手艺变成了赚钱的买卖。 2023年新开的派墨公路,把林芝到墨脱的路程从一天缩到4小时,让“高原孤岛”成了旅游热门地,这种“发展就是主权”的法子,让藏南的人用脚投票,2023年就有3200个边民从印度那边搬到中国这边来了。 印度那边可就惨了,每年砸20亿美元养着移民,结果因为贪污和办事不力,老百姓怨声载道;想靠军队压着,反而激起更多反抗,中国在藏南另一边干出的成绩,才是解决争端的真办法。 印度这“人口置换”的烂账,说白了还是老殖民那套,想着靠行政命令和钱收买人心,却忘了文化认同这事儿是刻在骨子里的,藏南问题要解决,不能光靠打仗或者谈条件,得看老百姓心里怎么想。 中国在藏南干的事儿给了启示:与其塞人搞对立,不如发展聚人心,当边境村子的牧民能靠旅游赚钱,当藏族孩子能在双语学校学得好,当老藏药能变成摇钱树,主权这事儿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印度要是还死磕“人口战术”,最后只会掉进“人越多,反抗越狠”的坑里。 藏南的未来,不该是两国较劲的战场,得是文明交流的桥梁,等雅鲁藏布江的水不再被边界分开,等藏语和汉语的童声在雪山间一起唱,这场吵了百年的架,或许才能有个好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