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彻底炸锅,他们居然把“枭龙”战斗机的生产线全拍了出来,这简直是把自家的“后厨”掀给全世界看。 10月30日巴基斯坦电视台放出的那段视频,刚上线就把全网的讨论热度顶了上去,镜头直接扎进卡姆拉航空联合体的核心车间,没有任何遮掩。 有人说巴基斯坦疯了,把看家本事露出来不怕被抄作业?可往深了琢磨就明白,这根本不是鲁莽,是憋着股劲儿的实力秀,是给某些国家亮家底呢。 先得说说这段视频里藏着的门道,不是随便拍个车间热闹就行的,镜头里能清楚看到,卡姆拉工厂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模块化组装,几架枭龙Block3型战机同时在不同工位推进,工人操作的自动化铆接设备精度能到毫米级,这可不是简单的“拧螺丝”。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扎希尔・巴巴尔10月31号接受采访时说得明白,卡姆拉工厂现在年产能能到25架,累计已经生产超过150架枭龙,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唯一能造四代机的地方。 这数据可不是吹的,对比印度的“光辉”战机就知道,人家折腾了40年,至今产能还没稳定在每年5架,后勤更是被6国装备搅成“万国博览会”,巴基斯坦敢亮生产线,就是有实打实的产能撑腰。 更关键的是,露出来的“家底”硬得很,不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视频里特意给了枭龙Block3的雷达系统一个特写,那可是中国产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能到170公里,比印度阵风战机的RBE-2AA雷达足足远40%,还能兼容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 10月25号俄媒还嘴硬说枭龙是“俄式血统”,可事实摆着呢,除了发动机用的俄罗斯RD-93MA,航电、武器、雷达系统全是中国技术打底的自主体系,巴基斯坦能把这些核心部件的组装流程拍出来,本身就说明他们对这套技术吃得透、玩得转,根本不怕别人看。 而且枭龙单价才5500万美元,不足阵风的三分之一,性价比摆在这儿,这生产线露出来,也是给潜在买家递名片。 有人问,巴基斯坦以前对生产线藏着掖着,怎么突然大方了?这就得结合最近的地区局势看了,9月17号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刚去成飞参观,对着歼-10CE竖大拇指,强调要扩大中巴航空合作,回来没俩月就亮生产线,这节奏踩得明明白白。 另一边,印度在边境小动作不断,还花大价钱买法国阵风、美国F-16,可自家光辉战机连基本产能都保证不了。 巴基斯坦这时候亮生产线,就是冲着印度喊:你别以为靠买装备就能压我,我自己能造,还能造得又好又便宜。 果不其然,视频放出来第二天,印度《论坛报》就急了,说“巴方此举打破地区军事平衡”,这反应恰恰说明,巴基斯坦的目的达到了。 可能有人担心技术泄密,可真没那么容易,现代战机生产线可不是看两眼视频就能抄走的,从材料工艺到核心部件供应,全是闭环体系。 枭龙的氮化镓雷达组件、导弹数据链系统,核心技术还攥在中国手里,巴基斯坦公开的是生产流程,不是设计图纸和源代码。 就像当年中国帮巴基斯坦建生产线时,就考虑过技术安全,关键环节的核心设备还是得靠中巴联合保障。 再说了,真有那抄作业的本事,土耳其也不用找巴基斯坦帮忙了,他们自己搞KAAN隐身战机卡了好几年,就是缺四代机生产的底子,这恰恰说明,生产线的门道可不是看视频能学会的。 巴基斯坦这步棋还有更深的算计,就是抢军工市场的话语权,现在全球不少国家想买性价比高的四代机,以前美俄欧垄断市场,枭龙出来后硬是撕开个口子。 缅甸、尼日利亚已经签了数据链兼容协议,用枭龙构建防空网,这次公开生产线,就是给其他买家吃定心丸,你看,生产线稳定、技术成熟、后续维护有保障,比买那些动辄上亿美元的西方战机划算多了。 所以说,巴基斯坦掀“后厨”根本不是鲁莽,是精打细算的实力展示,一方面给印度亮肌肉,证明自己有持续造先进战机的能力,不是靠买装备撑门面,另一方面给国际市场亮底牌,用实打实的生产线证明枭龙的可靠性。 那些说巴基斯坦泄密的,要么是不懂军工生产的门道,要么是见不得中巴合作出成果,这事儿跟当年中国展示歼-20生产线一个道理,没点真本事,谁敢把家底亮出来? 现在网上吵得越凶,越说明巴基斯坦这步棋走对了,11月1号环球时报就分析,这是巴方对自身军工能力的自信释放,也是对地区安全格局的主动塑造。 印度急了,西方酸了,可数据摆在哪儿:卡姆拉工厂年产25架枭龙,印度光辉年产不足5架,枭龙雷达探测距离170公里,阵风只有120公里;枭龙单价5500万,阵风得1.6亿。 实力差距明摆着,再藏着掖着反而显得心虚,巴基斯坦就是要用这波操作告诉全世界,我不光有先进战机,还有造战机的本事,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那些想看笑话的,最后只能被现实打耳光,毕竟军工实力从来不是藏出来的,是干出来、亮出来的,巴基斯坦这“后厨”一掀,掀掉的是外界的质疑,露出来的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