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后,这些国家终于认清了自己地位。 俄罗斯,上不了桌了,没有所谓的三足鼎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根本配不上其大国地位。它已经被美西方制裁废了,只能靠着丰富的资源苟延残喘,如果没有蘑菇遗产,可能早就成了餐桌上的肉了。 10月30号中美元首在釜山那回会面,看似是两国捋顺关系,实则给全世界划了条道,现在的国际舞台,真能坐定主位的就那俩,所谓“三足鼎立”早成了自欺欺人的说法,俄罗斯这桌,压根就没他的位置了。 别不服气,咱拿事实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到啥时候都不过时,俄罗斯如今的家底,根本撑不起大国架子。 先说说中美会晤透露出的信号,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王文院长10月30号接受韩国《中央日报》采访时就明说了,这回会面最大的成果,就是宣告世界经贸“G2时代”来了。 啥意思?就是全球经济的方向盘,基本攥在中美手里了,你看会晤达成的那些事,美国把对华100%关税全取消,24%的对等关税暂停一年,连芯片出口管制都松了口子,中国这边也推迟了稀土管制,双方还互免港口费一年。 这哪是普通会谈,分明是两个重量级玩家在商量怎么定规矩,其他国家只能站旁边看,俄罗斯连插话的份都没有,为啥?因为你没那个筹码,中美谈的经贸、能源、供应链,哪一样你能插得上手? 再看俄罗斯的经济底子,这才是最打脸的,10月24号俄罗斯央行刚宣布降息50个基点,把利率降到16.5%,这都今年第四次降息了,可他们把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2%砍到了0.5%-1%,通胀预期反倒调到6.5%-7%。这种“越降息越没增长”的怪事,说白了就是经济被制裁得没了活力。 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自己都承认,政策制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话多实在,说白了就是“我也没辙了”。 俄罗斯经济靠啥撑着?不就是能源吗?可现在能源这根柱子也快塌了。石油天然气贡献了他们五分之一的GDP和近半财政收入,可10月份美国刚加码制裁,冻结了俄石油和卢克石油的在美资产,直接让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环比降了8%。 更糟的是,乌克兰的无人机把俄罗斯欧洲部分6座大型炼油厂炸停了工,成品油产量少了12%,这可是实打实的收入缩水。 以前还能靠卖资源换钱,现在资源卖不出去、炼不出来,钱包自然就瘪了。前三季度俄罗斯GDP才增长0.8%,居民实际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消费信心跌到五年最低,这哪是大国经济的样子? 有人说俄罗斯还有军工,可军工能当饭吃吗?2025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国防工业产值涨了19%,但民用工业投资降了6.3%,典型的“军事热、民用冷”。 工厂都去造武器了,老百姓需要的家电、汽车没人生产,市场活力从哪儿来?更要命的是,西方制裁断了他们的关键零部件供应,芯片、高端设备进不来,就算想发展民用产业也没家伙事儿。 这种结构性扭曲,短期根本扭不过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预测了,要是制裁接着加码,2026年俄罗斯经济可能要负增长0.3%。 对比中美就更清楚了,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中国主席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这话有底气,因为咱们有全产业链,有庞大的市场,美国再折腾也得承认“中国是最大伙伴”。 美国虽然通胀也头疼,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光取消对华关税这一招,就能拉一波经济活力,可俄罗斯呢?除了卖资源就是靠军工,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跟人差着十万八千里,连印度现在都在跟中美两边搭关系,谁还把宝押在俄罗斯身上? 最关键的是,俄罗斯现在的所谓“话语权”,基本靠那点蘑菇遗产撑着,要是没这东西,以他现在的经济状况,早成了别人随意拿捏的对象。 你看中美会晤,谈的是全球治理、气候合作、供应链稳定,这些都是塑造未来规则的大事,俄罗斯连参与讨论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周边搞点地缘摩擦刷存在感,可这根本解决不了经济的根本问题。 俄央行那几次降息,看似是刺激经济,实则是饮鸩止渴,降息可能让卢布贬值,输入性通胀更严重,可不降息经济就彻底停摆,这两难处境,说到底就是被制裁和自身经济结构畸形逼出来的。 所以说,中美釜山会晤就是面照妖镜,照出了谁才是真玩家,谁只是虚张声势。那些还抱着“三足鼎立”幻想的人,该醒醒了。 经济实力不行,话语权就弱,这是铁律,俄罗斯现在的状况,就是被美西方制裁打回了原形,靠着资源和蘑菇遗产苟延残喘,想上桌跟中美平起平坐,根本不现实。 这次会晤后,不光俄罗斯,其他国家也该认清地位了,要么跟紧中美玩的规则走,要么就只能在角落里看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央行数据、智库分析、国际机构预测摆在这儿的,谁也否认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