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

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字。汉字是连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种方式。可是他们却放弃了。 巴菲特说韩国人放弃汉字愚蠢,这话确实戳中了要害。早在 1948 年,韩国刚建国就通过 “韩国文字专用法” 琢磨着淡化汉字,到 1970 年朴正熙执政时更是下了狠手,直接取消小学汉字课,还把名胜古迹上的汉字牌匾全换成韩文,一门心思要搞 “语言纯净”,想靠丢汉字来证明民族独立,却压根没算过汉字在韩国已经扎了上千年的根。 从中国西汉年间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到新罗、高丽、朝鲜王国代代将其作为官方文字,这文字早融进了韩国人的文化血脉里,哪是说丢就能丢的。 先看最实在的语言本身,韩语里七成词汇都是汉字词,换句话说,韩国人每天说话办事,嘴里蹦出来的大半都是带着汉字影子的词。 韩文是 1446 年朝鲜国王李裪发明的《训民正音》演变来的,可李裪当初说得明明白白,这文字是为了让老百姓学汉字更轻松,压根不是要取代汉字。 韩文本质是表音文字,就 10 个元音 14 个子音,没汉字的四声变化,遇到同音字简直是灾难。 “柳” 和 “俞”、“郑” 和 “丁” 这些姓氏,在韩语里发音一模一样,光写韩文谁也分不清谁是谁,这也是为啥韩国人办婚礼,宾客得用汉字在红包上写名字,不然新郎新娘连谁送的礼都搞不清,有韩国青年帮兄长操办婚礼时就吐槽,全程因为汉字闹得尴尬不已。 更严重的是,“防水” 和 “放水” 在韩文里写法读音全一样,2010 年京釜高速铁路建设时,施工方就把枕木上的 “防水” 看成了 “放水”,傻乎乎加了吸水材料,直接搞废十五万根枕木,这可不是小失误,纯粹是自己折腾自己。 再说说文化传承这茬,韩国近千年的历史典籍、文献甚至文学作品全是汉字写的,《三国史记》这类国宝级史料,没有汉字功底根本摸不着门道。 “去汉字化” 之后,韩国文科大学生看不懂古籍成了常态,连名胜古迹上的汉字题字都认不全,等于自家老祖宗的东西成了 “天书”。 2010 年韩国重修朝鲜王国的光华门,就因为牌匾该用汉字还是韩文吵翻了天,最后文化财厅只能认怂,说要尊重文物原型,乖乖挂上汉字牌匾,这波操作等于自己打自己脸。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近代吸收的专业术语里,八成都是和制汉字词,像 “科学”“化学”“代数”“积分” 这些词,全是借了汉字的壳,现在倒好,丢了汉字本源,连这些词的来龙去脉都快说不清了,日本学者都调侃,日本人一看就明白的逻辑,韩国人却得囫囵吞枣。 这些麻烦攒多了,韩国自己也扛不住了。从 1970 年硬推 “韩文专用” 起,国内就分成两派吵个没完,直到中国国力上来,汉字在全球热度越来越高,韩国才慌了神。 要知道韩国四成以上商品出口汉字文化圈,七成游客也来自这里,完全丢汉字等于自断财路。2003 年起,韩国五大经济团体下属的 19 万家公司,招聘时直接设了汉字硬杠,得会写 1000 个汉字、认识 1817 个汉字才行。 2005 年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悄悄恢复了汉字,2009 年 20 位前总理集体给总统写信,求着在小学恢复汉字教育。2010 年韩国教科部想在高考里再搞 “去汉字化”,汉文教育协会直接组织大规模集会,师生们举着 “汉文万岁” 的标语抗议,场面闹得不小。 现在韩国小学把汉字放进 “创意体验活动”,初中每周有一小时汉字课,高中要学 1800 个 “教育用基础汉字”,一百五十所大学开了中文课,绕了一大圈,还是得回头捡汉字。 更尴尬的是,就算折腾了几十年,汉字还是没彻底甩开。韩国法院的判决书和法律用语一直没敢丢汉字,不然光靠韩文根本说不清权责。 身份证上至今保留着汉字名字,可不少年轻警察都认不出这些字。新闻媒体嘴上说 “韩文专用”,实际汉字使用率还占二十四,真全不用韩文,读者连文章意思都猜不准。 巴菲特说汉字是连接中日韩的纽带,韩国偏要硬断,结果断的是自己的文化根脉和交流通道,现在费尽力气往回捡,只能说当初那点 “语言纯净” 的心思,实在是没算明白账。毕竟用了上千年的东西,早刻进文化基因里了,哪能说丢就丢,真要硬来,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