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AI制作
一名男子在火锅店用餐时,在火锅中“吃”出头发,随后以此为由向店家索赔1000元,结果反被起诉。这是为何?原来,这是男子为了报复而蓄意设的局,头发是他自己放进去的。近日,思明区法院审理判决了这起案件。
监控画面
男子往火锅里放头发
一家知名牛肉火锅店经营多年,凭借着新鲜的食材和优质的服务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今年6月,小勇(化名)在火锅店里用餐,突然招手喊来服务员:“锅里有头发!你们必须给我免单!”
店长接到投诉后,表示愿意为小勇退掉尚未食用的菜品,并打五折。而小勇又提出:火锅店要按照法律规定赔偿他1000元。考虑到事实尚未核实清楚,店长拒绝了小勇的赔偿请求。
没过多久,市场监管人员上门了。原来,小勇拨打12315对店家进行了举报。
火锅店调取小勇就餐时的监控,画面里的细节让人吃惊:当时,小勇一边四处张望,一边从口袋掏出一张纸巾,张开抖动了几下再放回口袋,随后将筷子放入汤锅,又取出摸了摸,之后将筷头抹在汤锅中捞起的面条上。
法院判决
故意为之需赔礼道歉
看完监控,火锅店报警并联系小勇,小勇却回避当天就餐时的实际情形。“我们为了查这件事,人力、时间耗了不少不说,多年的口碑还受了影响!”火锅店老板决定起诉小勇,要求他书面道歉,并赔偿商誉损失。
小勇拒不承认“投异物”,称因不满店长处理方案及沟通态度才投诉。但是,小勇在法庭上对“如何发现头发”的说法翻来覆去,与其和原告律师的微信沟通记录明显不一致。
法院审理认为,小勇对异物发现过程说法不一,且曾称在该店其他分店遭受过不公待遇,怀有不满情绪,结合其就餐时的异样行为及消极沟通态度,认定小勇存在故意投放头发制造消费纠纷的行为。
最终,法院判决小勇应向火锅店赔礼道歉。因小勇投诉后未扩大影响,未引发公众对店铺商誉的负面认知,火锅店的商誉损失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
维权应基于事实虚假投诉要担责
法律是保护合法权益的工具,不是恶意博弈的武器。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靠的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只有双方共同遵守诚信底线,才能维护健康的消费环境。
对消费者而言,维权要基于事实、遵守诚信原则。勿因个人不满或贪利,故意制造纠纷、虚假投诉,否则可能因侵权担责,轻则赔礼道歉,重则赔偿损失,甚至影响个人信用。
对商家而言,面对维权投诉需及时核查取证、客观处理。若遭遇虚假投诉,可向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反映,请求介入调查以维护合法权益。
(文/厦门晚报记者洪萱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