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伤口疼痛的更难忍受的是全麻,恶心呕吐,高达 30% 的全麻并发症 手术台上一刀下去的痛,忍忍总能过去。 可谁能想到,全麻醒来后的恶心呕吐,才是真正的 “江湖酷刑” ? 这不是危言耸听,国内外医学期刊早有定论:全麻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达 30%,要是遇上女性、年轻人或是手术时间超两小时的情况,这概率能直接飙到 50% 以上。 明明伤口已经被妥善处理,身体却像翻江倒海一般,想呕又呕不出,想躺又躺不稳,不少患者直言 “宁愿再挨一刀,也不想遭这份罪”。 这让人不禁疑惑,全麻明明是让身体 “沉睡”,为何醒来会遭遇这般折磨? 从现代医学视角看,全麻药物虽能暂时麻痹神经,却会悄悄扰乱胃肠道的正常节律,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突然被打乱阵型,胃肠蠕动乱了章法,恶心感自然找上门。 再加上手术中体位变动、麻醉气体刺激,或是术后止痛药的副作用,多重因素叠加,便催生了这一高发并发症。 而中医对此早有独到见解,认为全麻之气属 “外来之邪”,侵入人体后会阻滞脾胃气机,导致 “升降失常”——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旦气机不畅,浊气上逆,便会引发恶心呕吐,这与现代医学的胃肠功能紊乱之说,可谓异曲同工。 2018 年,北京某三甲医院曾统计过千例手术患者,其中 328 人出现术后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持续呕吐超过 6 小时,不仅影响伤口愈合,还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让康复之路平添波折。 无独有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研究也显示,术后恶心呕吐引发的二次就医率,在全麻并发症中稳居前三,其对患者身心的折磨,丝毫不亚于伤口疼痛。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不适往往来得猝不及防。 有的患者术后刚睁开眼,恶心感就如潮水般涌来;有的则在恢复室躺了半小时,突然开始剧烈呕吐,吐得头晕眼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尤其对于本身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全麻的 “邪气” 更易乘虚而入,症状也会更严重,这正应了中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的古训 —— 脾胃功能本就薄弱,再遭麻醉刺激,自然更容易出问题。 那么,面对这一 “术后劫”,就只能坐以待毙吗? 其实不然,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早已给出破解之道。 现代医学会通过术前评估风险、术中优化用药等方式提前防范;而中医的调理之法更具生活智慧,比如术前一周便开始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不给脾胃增加负担,相当于提前加固 “防御工事”。 术后清醒后,若暂无恶心感,可尝试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待胃肠功能稍有恢复,再吃些小米粥、面汤等易消化的食物,遵循 “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的原则,帮助脾胃慢慢找回节奏。 同时,轻轻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两寸)和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处),也能起到调和脾胃、缓解恶心的作用,这可不是江湖偏方,而是有经络理论支撑的实用妙招。 说到底,全麻后的恶心呕吐虽常见,却并非无法应对。 了解其发病根源,提前做好防范,术后遵循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手术本就是为了恢复健康,不必让并发症再添烦恼。 记住,脾胃为后天之本,术前术后护好脾胃,便是应对这一 “江湖难题” 的关键,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少受折磨,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