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二号机亮相,综合能力有三方面提高,两年内服役有望 六代机歼-36的二号机的验证机亮相了。据美国“战区”网和德国军事专家鲁普雷希特在社交媒体上面10月28号的报道,中国的歼-36二号机验证机已经于2025年10月份完成了首飞。 相比首架的原型机,其综合能力有了三个方面的提高。 一是隐身能力得到了优化。二号机的验证机机身两侧的进气口由像原来F-22风格的锥形进气口改为了类似歼-20的DSI无附面层隔道进气口,下唇前移,以减少机腹雷达的散射面积。这一处的改动将提升飞机的全向隐身性能,同时优化进气效率与亚音速巡航能力。 二是机动性得到加强。尾部排气口从内埋式改为了二元矢量喷口,通过推力矢量控制来提升空中的机动性。同时优化喷管内部结构,降低尾部雷达反射面积。这样的话,就兼顾到了隐身与飞行控制两个方面的需求。 三是改进起落架,提升了起降能力。将串联的双轮起落架改为并联双轮布局。这一处的改动将缩短起降的纵向占用空间,还可能为机身两侧预留侧弹仓的空间。在整体上提升短距起降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 以上改进表明,歼-36正从注重高速突防向兼顾隐身与多任务能力转变。歼-36二号机验证机的亮相比人们想象的工程进度要快。工程进度能有这么快,得益于在研制过程当中采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完成80%的气动测试,还结合了军民融合技术的转化。比如说石墨烯吸波涂层技术,研发成本降低了37%,周期还缩短了40%。而多架原型机同步验证不同的子系统,将形成拼图式研发的模式,能显著加快综合性能定型的进程。 二号机的亮相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为它意味着歼-36正逐步从原型阶段向量产阶段过渡。如果按照目前的进度,很可能会在2027年左右投入服役。其优异的隐身、超音速、高机动、智能化的能力将重塑中美空中力量的对比,成为未来西太平洋区域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