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杨倩倩滨州报道
滨州职业学院张志平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22年启动建设,2023年成功获批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由山东省工信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立项)。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深度不足的核心问题,工作室以“建机制、搭平台、拓转化”为抓手,创新构建“以研促建、以创促教、以孵促用”三维协同路径,推动科教深度融合落地见效。
以研促建:项目与团队双向赋能
工作室借鉴团队建设实践理论,确立“项目引领、成员匹配、互促共进”的建设理念。团队成员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凝聚成默契高效的核心团队。
结合高职科研特点,工作室将船舶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与船舶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实验室深度整合,实现教学实验、实训实践与科研创新的有机衔接,构建起“教学支撑科研、科研反哺教学、项目与团队互促”的科教融汇机制。
建设期内,工作室成效显著:主持人张志平指导宗永刚成功获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获省财政150万元经费支持;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博士暑期实践活动;牵头建成船舶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实验室,成功申报滨州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团队斩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策咨询奖及一、二、三等奖共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
以创促教:创新与教学双向互补
针对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脱节的问题,工作室创新提出“以创促教”理念,将项目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同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创新成果引领、教学资源迭代、教创双向赋能”的融合模式。
聚焦海洋学院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室以横向项目为纽带,通过承接企业技术需求、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教师创新素养实现存量提升与增量突破,并将创新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建设期内,团队牵头完成横向技术服务课题5项,到账金额30万元,累计为行业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次;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一等奖1项、挑战杯省赛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数字航海海陆空天信息大赛三等奖1项;连续两年承办山东省科协大学生科技节海洋装备创新大赛。
以孵促用:成果与落地双向依托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落地难等问题,工作室提出“以孵促用”理念,通过成果孵化、技术转让、专利实施制度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孵化-转化-应用”闭环机制。
为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工作室组建“教师+学生”兴趣小组,师生协同开展创新创意开发,依托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推动成果孵化落地,形成“师生同创、赛创结合、孵用协同”的科教融合新业态。
建设期内,工作室推动专利实施许可及技术转让9项,到账资金103万元;单独实施技术转让项目到账资金超180万元,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