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叠翠,两江潮涌。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630余位渝商代表跨越山海归来,共同见证这场家乡与游子的双向奔赴,熟悉的乡音与奋进的足音在此交汇,故土的情谊与时代的机遇在此相融。

全球渝商大会在重庆举行。李文科摄
567亿元!这是大会交出的答卷,更是全球渝商与家乡的深情约定。
这不仅是一场乡情的聚首,更是一次发展的共振。当签约台上的数字定格,跃动的,是投资热情与产业的交响;汇聚的,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动能;彰显的,更是全球渝商与家乡并肩前行、共建现代化新重庆的铿锵誓言。
01
坚实基础
政策引领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重庆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为民营企业创造了发展环境。
在政策支持方面,重庆于2023年、2025年先后两次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规格表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出台《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
大会期间,重庆进一步发布支持渝商干事创业的政策文件,从鼓励渝商创业创新、依法保护渝商权益、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壮大渝商队伍等5个方面提出12条举措,着力增强民营企业家参与感、获得感。
两江协同创新区。两江新区供图
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重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一窗综办”“一次办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与需求,通过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审批简化、权益保护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助力。
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营主体达367.3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97.8%,其中民营企业114.56万户,涉及行业主要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重庆构建的“引力场”,为本次全球渝商大会的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渝商归渝”从愿景走向现实。
02
深度共振
567亿元背后的战略协同与情感认同
64个合作项目,567亿元总投资,这份答卷的背后,是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家远见的深度共鸣,也是故土情谊与时代机遇的完美交融。
现场签约的20个项目,合同金额276.8亿元;场外签约的44个项目,合同金额290.16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智能设备制造、医药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环保服务等领域,与重庆正在着力构建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同频共振,共同推动“416”科技创新布局加速落地。
这种投资取向的转变,标志着“渝商回归”进入了全新阶段——从早期的分散投资,升级为与家乡产业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精准回归”。

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李文科摄
正如一位海外渝商代表所言:“本次大会让全球商界看到了重庆的发展潜力和无限商机,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回渝投资兴业。”
当全球渝商的产业布局与重庆的产业升级需求相互契合,当企业家的个人抱负与城市的发展蓝图相互交织,567亿元不再只是数字,而是全球渝商用实际行动书写的“信任票”,是产业与城市共同成长的生动见证。
03
多维交融
三大平台链动全球三条线路感知重庆
此次大会,通过三个专场活动与三条考察线路的有机结合,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交流平台,让全球渝商在深度参与中感受重庆温度、把握发展机遇。
三个专场活动,“渝商同心链智创渝未来”促进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助企链全球合作促共赢”拓展了企业“走出去”的国际通道;“建设新重庆渝商故乡行”则深化了情感联结与地域认同。

符政摄
三条主题考察线路各具特色,成为渝商感知家乡脉动的窗口。
在渝中区,嘉宾们将感知现代服务业的蓬勃活力;
在大渡口区,嘉宾们将聆听“钢城蝶变路数智宜居城”老工业区向数智宜居转型的动人故事;
在沙坪坝区,嘉宾们将品味“书香红岩韵智创枢纽城”的交响共鸣。
这些精心设计的参访路线,共同勾勒出“新重庆”发展的立体图景,让宏观发展在具体场景中变得可感可知。
这套“组合拳”打通了内外循环,连接了故土与新程,让“渝商”这个群体概念,真正凝聚成“发展共同体”。
04
携手同行
共赴一场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新征程
山海不远,乡情为路;未来已至,渝商同行。
对重庆而言,全球渝商带回的不仅是567亿元的投资数字,更是游子对家乡的深切眷恋。每一笔投资,都是对故土的信任票;每一个项目,都是与家乡共同成长的承诺。这份深情,已深深汇入城市发展的脉动,成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进程中温暖而响亮的声音。

璀璨山城。图源: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对渝商而言,重庆敞开的不只是投资的热土,更是心灵的归宿。在这里,既能实现创业理想,也能安放那份魂牵梦绕的乡情。这座城市用最大的诚意,让每一位归来的游子都能在故乡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当“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精神,遇见全球渝商的赤子之心,一份属于这座城与这群人的光荣与梦想,正共同写就。
今日的相聚,是为了明日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