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国务卿直言: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

美国国务卿直言: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是没人干的。   这事儿得从两国做事的逻辑说起,鲁比奥心里门儿清,美国的经济命脉攥在私企手里,老板们盯着季度财报过日子,别说十年八年的长线投入,哪怕三年不盈利,董事会早把项目砍了。   美国私募巨头KKR在2011年砸下72亿美元杠杆收购油气公司Samson Resources,满打满算四年就宣告濒临破产,这笔全球最大宗私募杠杆式油气收购案彻底打水漂,核心就在于国际油价短期暴跌让项目现金流断裂,没有企业愿意扛着亏损继续投入。   同一时期,美国还有WBH Energy、Quicksilver Resources等多家油气公司因短期收益下滑相继破产,华尔街分析师都直言,美国资本眼里没有“长期主义”,只有“季度利润”。   中国的逻辑完全是另一套路数,修青藏铁路时就没把赚钱当目标,这条总投资300多亿、横跨1956公里的高原铁路,仅格尔木到拉萨段每年就亏损12亿元,这笔亏损早就在规划之内,靠国家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兜底。   但没人觉得这笔钱花得不值,铁路通车后,西宁到拉萨每吨货物运输成本直接降低528.12元,2007年西藏GDP就暴涨14%,青海GDP增速也达到12.5%,都是十年间的最高值。   这种“先亏后赢”的账,美国私企根本不会算,他们眼里只有当下的投入产出比,像青藏铁路这种要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益的项目,连立项的机会都没有。   基础科研领域的差距更明显,这玩意儿前期烧钱如流水,还看不到半点盈利希望,美国企业避之不及。   中国却在2024年砸下2500.9亿元搞基础研究,增速高达10.7%,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6.88%的历史新高,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校扛起了92%的贡献率,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体系越建越全。   反观美国,科技企业大多扎堆人工智能这种能快速变现的“虚拟经济”领域,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连年下滑,难怪在量子科学、特高压这些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逐渐落后。   深圳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当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暴涨69.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靠的就是这种对实体经济的长期浇灌,而美国还在押注“窄科技”路线,试图靠单一领域翻盘。   偏远地区的基建更是戳中美国的痛点,这种纯粹“花钱换公平”的事,美国资本想都不会想。   中国在新疆的27个A级景区建了294个基站,光5G投资就花了1625万元,更别说那些没人气的偏远路段。   独库公路上92个太阳能基站每年换电池就要花300万元,一个基站建造成本高达50万元,每年维护费还要4000到5000元,运营商明知道短期收不回成本,还是在高寒缺氧、甚至有狼群出没的环境里推进建设。   这种投入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新疆的农产品能通过5G网络卖向全国,偏远牧区的孩子能上网课,而美国连本土的宽带覆盖都搞不均衡,农村地区网速常年落后城市,私企觉得装宽带不赚钱,就没人愿意啃这块硬骨头。   减贫领域的差异更刺眼,美国的贫困问题常年无解,根源就是没人愿意做不盈利的帮扶。   中国“母亲水窖”项目干了24年,建了近14万口水窖和2000多处供水工程,花的钱没法用短期利润衡量,却实实在在帮380万人改善了饮水条件。   “天才妈妈”项目建了38家梦想工坊,投入资金带动8万多名手工艺女性就业,引入超1000万元订单,这种“输血又造血”的模式,没有企业会单纯为了盈利去做。   美国的公益项目大多靠捐款维持,一旦资金断流就难以为继,根本没法像中国这样形成长期稳定的帮扶体系。   美国资本的短视已经深入骨髓,KKR的72亿美元打了水漂后,整个华尔街都在收紧长线投资,生怕踩中“亏损陷阱”。   中国却能拿着真金白银砸向青藏铁路、基础科研、偏远基建这些“慢生意”,不是不懂得算账,而是算的是国家发展的大账、长远账。   鲁比奥看明白的正是这一点,当美国企业还在为季度财报焦头烂额时,中国已经在不赚钱的领域里铺好了未来的路,这种差异注定了两国竞争的底层逻辑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