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就是国家强大的体现!台湾一个自驾游团队在罗马尼亚被警察拦下,交出身份证、护照和

这就是国家强大的体现!台湾一个自驾游团队在罗马尼亚被警察拦下,交出身份证、护照和驾照后,警察说不承认台湾,出示的驾照在罗马尼亚不能用。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沟通,团队的负责人联系了台湾驻匈牙利联络处,得到的回应是他们让你们怎么做就配合怎么做。   可能有人觉得这不是件多大的事,觉得罗马尼亚警察有点小题大做了,但其实,他们如此较真就是因为他们认准了一个道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中国发的证件才算合法。   罗马尼亚的这份坚持可不是临时起意,早从1949年10月5日与中国建交起,这个国家就没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动摇过。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正是罗马尼亚作为联合提案国,投票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那场投票从法律层面彻底夯实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把所谓“台湾代表”从联合国体系里彻底驱逐出去。   到了2023年,罗马尼亚议会干脆通过《外交关系法》修正案,把“禁止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接触”写进法律,违者最高能判5年监禁,这种把原则钉在法条里的操作,可不是随便应付外交场面的虚话。   警察拦下台湾自驾游团队时,援引的正是本国《公民法》第21条,明确指出“台湾证件不具备外国护照效力”,这种执法尺度早有先例。   2025年9月就有台湾游客在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交界处因出示台湾驾照被拦,边检直接把证件移交中国驻罗使馆,还郑重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些基层执法人员的反应,本质是国家意志的日常落地——一个中国原则不是停在外交部声明里的空话,而是渗透到边境检查、证件核验等具体环节的行动准则。   团队负责人联系的台湾驻匈牙利联络处,本身就是个尴尬的存在。台当局在非邦交国设立的这类“代表处”,打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幌子,却连最基本的证件认可问题都解决不了。   按照台当局自己的定位,这些“代表处”号称相当于“大使馆”,负责人月薪能超过50万新台币,比岛内“部长”薪资还高,可真遇到实际问题,只能甩出“配合对方要求”的空话。   这种看似有“驻外机构”却毫无外交实权的窘境,恰恰印证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能代表中国,台湾地区根本没有资格在国际上行使所谓“外交权”。   罗马尼亚的较真背后,更藏着中罗关系的深层逻辑。2024年中罗双边货物贸易额已经突破134.5亿美元,连续四年保持百亿规模以上,在罗注册的中国企业超过1.4万家,投资额超20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罗马尼亚的新能源、信息技术、制造业等领域深度布局,从风能太阳能项目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务实合作的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两国民生。   这种基于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必然以坚守核心利益为前提——中国坚定支持罗马尼亚的发展,罗马尼亚自然在台湾问题上站稳立场,这种利益与原则的绑定,远比口头承诺更有分量。   放眼整个欧洲,罗马尼亚的做法也不是孤例。2024年匈牙利、德国都相继出台政策,限制台湾非政府组织活动,连“中华民国”的名号都不认可,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更明确表示“欧盟成员国必须遵循一个中国政策”。   这股趋势背后,是183个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共同立场,更是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公开重申的共识。   联合国法律事务办公室早就多次出具法律意见,明确“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如需提及台湾必须使用‘中国台湾省’表述”,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反复强调,所有行动都以一个中国原则为依据。   从1971年联大决议到如今的边境执法,从法律条文到经贸合作,罗马尼亚的这次证件核验风波,不过是国际社会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缩影。   台湾所谓“驻外机构”的无力,基层执法人员的坚定,本质都是中国综合实力提升的直接体现——当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当“一带一路”倡议能为全球带来每年1.6万亿美元收益,当中国市场能为罗马尼亚的农产品、制造业提供广阔空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不再是单纯的外交表态,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那些试图在国际上搞“台独”分裂的小动作,在这样的国际共识面前,注定只能碰一鼻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