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实现了中瑞关系某种意义上的破冰或者突破。那么,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吗? 毕竟,从瑞典的地理位置和其在欧盟的角色来看,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免签安排,更像是在欧洲免签布局中打下的一块关键拼图。说它是突破,确实不过分。 之前中方已经陆续对大多数申根国家开放了免签,现在只剩下捷克和立陶宛两个国家还没“入局”。所以许多人自然就想问一句,那是不是距离整个欧盟对中国免签也不远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能光靠热情来回答。得看欧洲这边的实际操作。欧盟的申根签证制度确实是统一的,成员国之间也基本“不设防”,一国发签证,其他国家就可以通行。 但这并不代表欧盟就能轻轻松松说“我们对中国免签吧”,它得经过委员会讨论、议会决议、成员国同意,还得考虑边境安全、非法移民、外交关系等一大堆复杂因素。 所以即使中国对欧盟27国全免签了,欧洲这边也不一定立刻做出回应。说白了,中国这是在主动释放善意,欧洲要不要接招,还得看他们自己的盘算。 当然,瑞典这个“新成员”加入免签名单,其实意义也挺大的。瑞典在欧盟内部虽不是“老大哥”,但也是个声音不小的国家。 它在北欧五国里影响力不小,在欧盟内部也属于中等偏上的角色。而且从前几年因为一些议题中瑞关系有些摩擦,到现在中方主动向瑞典伸出橄榄枝。 不少人都觉得这已经说明中欧关系正在“回暖”,而且是带着一点实际动作的回暖。说到底,免签这事儿,表面上是旅游、经商方便了,但背后其实是信任和合作程度的反映。 再看看剩下的两个国家,捷克和立陶宛。这两个国家目前和中国关系比较特殊。立陶宛前段时间因为台湾问题在外交层面与中国产生了摩擦,捷克则是因为国内政局变化。 对华态度起伏不定。这两个国家没有被纳入免签名单,其实也不难理解。不过从中国目前的态度来看,可能也并不急着强求一步到位。 而是更愿意通过合作和交流慢慢推动局势发展。毕竟外交这事儿,讲的是节奏和耐心。这波对瑞典的免签宣布,其实也和最近中欧之间越来越多的互动有关。 不久前,中国和法国刚刚举行了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会议,德国总理也频繁访华。这些都说明欧洲国家在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变化时,更愿意维持和中国的沟通渠道。 甚至在一些领域加强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瑞典免签,其实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安排。既展示了对欧洲的开放态度,也为后续中欧关系的深入打下了基础。 从历史上看,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一直是外贸和投资合作的典范。虽然中间有过起伏,但整体还是合作大于分歧。现在中方主动对大部分申根国家免签。 等于是向欧盟表达了希望继续深化关系的明确信号。这不仅仅是旅游市场的利好,更可能成为推动中欧关系走出低谷、重回合作正轨的一个契机。 所以说,这次瑞典被纳入免签名单,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国家的变化,但背后的信号却不小。它说明中国正试图通过具体的措施,逐步修复和欧洲的关系。 同时也在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铺路。未来欧盟怎么回应,还得慢慢看,但至少现在的方向,是朝着更开放、更互信的路子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