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一场围绕2000亿巨资的论战搅热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一场围绕2000亿巨资的论战搅热科研圈:诺奖得主杨振宁顶着骂名坚决反对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寸步不让,力主立项。这哪是设备之争,分明是中国科技该“补根基”还是“冲前沿”的路线博弈。 这事早有铺垫。2012年欧洲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后,中国高能所就盯上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项目,计划在京郊建周长100公里的设备,瞄准国际空白。团队打磨数年,2015年可行性报告出炉,称能拉动超导、真空等产业,还能衍生医疗、量子计算应用,一时成了科技强国的热门话题。 可2016年9月,杨振宁一篇文章直接泼了冷水:2000亿花出去,核心技术未必在中国人手里,反倒可能给外国人做嫁衣。他直言,不如投给基础教育——农村学校缺老师、缺设备,孩子摸不着实验仪器,培养人才才是长远之计 。这话戳中人心,网友纷纷附和“别好高骛远”。 两天后王贻芳就回击:欧洲设备老化、美国计划拖沓,现在是卡位窗口期,不建就落后30年!他算过账,分步建设成本可控,还能练出本土队伍,带动一堆高科技产业。双方各有道理,丘成桐等学者也加入论战,高校里学生辩得面红耳赤。 其实这就是老问题:钱该投给教育“固根”,还是给科研“破冰”?杨老重长远根基,王院士重当下机遇,没谁对谁错。后来这项目两次被否决,但这场争论早成了科技发展的清醒剂——根基不稳难攀高峰,可错失机遇也会落后,平衡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