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何鸿燊看着病床上的妻子黎婉华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我需要再娶一房!”妻子回怼:“你说过只有我一个妻子!”何鸿燊恼火地说:“我不能一辈子当和尚!”不久后,36岁的何鸿燊迎娶了年仅15岁的蓝琼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不能一辈子当和尚,”1957年,在妻子黎婉华的病榻前,36岁的何鸿燊扔下了这句话就走了。
想当年,一个是家道中落的香港贵公子,兜里揣着10块港币闯澳门谋生。
另一个,是出身澳门葡萄牙裔名门的千金,父亲是知名律师,她本人更是顶着“澳门第一美人”的光环,精通多国语言。
何鸿燊为了黎婉华,专门去学习葡萄牙语,并开始了热烈的追求,最后抱得美人归。
1942年,17岁的黎婉华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这个穷小子,并在婚礼上听他许下只有一位妻子的诺言。
婚后,黎婉华利用娘家的人脉和资源,为他铺平了事业的道路,尤其是在1961年竞得博彩专营权这一决定性战役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最初的誓言里,早已掺杂了太多现实的成分,所以,当黎婉华因结肠炎重病缠身,胃部被切除,体重骤降,失去了作为“贤内助”的社交功能和健康价值后,那句“不能当和尚”便脱口而出。
当初的誓言,瞬间成了废纸。
别真以为这只是个人私欲那么简单,这句话背后,其实另有深意。
一个迅速扩张的商业版图,需要一个能撑场面的女主人,来打理家事、辅助社交,病榻上的黎婉华,显然不再是合适人选。
不久后,15岁的蓝琼缨登场了,她出身香港普通家庭,年轻健康,又能生养,还没有强大的娘家背景掣肘,这个选择,几乎是完美的“岗位替代”。
紧接着,何鸿燊将蓝琼缨安置在香港,黎婉华则留在澳门,夫妻感情愈发疏远,这种分而治之的布局,与其说是家庭安排,不如说是帝国管理的手段。
此后,三太、四太相继进门,共育17名子女的庞大家族,更像是一个权力制衡的棋局。
而黎婉华从最初的事业功臣,变成了被遗忘在澳门的符号,她曾试图挽回,在病体下冒险再生育两个女儿,却只是徒劳。
直到1973年,一场车祸让她后半生只能与轮椅为伴。
8年后,她最器重的长子何猷光与妻子,同样在葡萄牙因车祸殒命,长女在婚姻失败和弟弟去世的双重打击下精神失常,这份代价清单,实在太过沉重。
她的孙辈后来在采访中说,祖母一生行善,却遭遇了这么多不幸,晚年的她极度消瘦,靠着药物和轮椅维生,终于在2004年走完了80年的人生。
葬礼办得极其盛大,耗资200万,何鸿燊公开称,“她是我最爱的女人,”这句话,在黎婉华悲凉的一生面前,显得无比讽刺。
2020年,98岁的何鸿燊去世,留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和无尽的家族纷争。
何鸿燊的帝国建起来了,但他那句“不能当和尚”,也成了他人生最真的假话。
而黎婉华的一生,不仅仅是一个豪门弃妇的悲情故事,它更像一个警钟,提醒着人们,在权力和资本的巨轮下,曾经的誓言和温情是多么不堪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