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郎咸朋称不可能用华为的方式打败华为【对话郎咸朋:VLA 技术论战、团队换血与不被

郎咸朋称不可能用华为的方式打败华为【对话郎咸朋:VLA 技术论战、团队换血与不被看好时的自我证明】42 岁之前,郎咸朋从不抽烟,但在去年夏天理想研发 “端到端” 智驾方案期间,他每个工作日都得来上两根。

“之前华为、特斯拉在前面,我们照着追就行。追平之后再往前走,方向怎么选、能否执行好,没有样本可以参考。” 郎咸朋告诉我们。

理想智驾自研起步晚,2019 年团队还没成建制,缺少资源。为了做技术预研,郎咸朋和团队一度只能把激光雷达装在那些已做完碰撞测试的车上。

追赶过程中,郎咸朋提出 “不可能用华为的方式打败华为”,必须提前研发下一代技术。他促成了智驾自研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决定:去年转向 “端到端”,让理想跻身智驾第一梯队;今年,他们选择做 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争取成为没有争议的第一。

取得进展的同时,理想智驾团队的内部动荡与外部质疑始终存在,最近交付 VLA 时尤其如此。VLA 使用多模态 AI 大模型提升驾乘体验,强调让自动驾驶系统拥有类似人类的 “思考” 能力,而非单纯模仿驾驶行为。

华为车 BU CEO 靳玉志称 VLA 看似取巧但无法真正走向自动驾驶;博世智驾中国区负责人吴永桥则认为 VLA 落地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国庆节前的倒数第二个工作日,我们在理想北京研发总部见到郎咸朋。提及这些评论,郎咸朋表示:他们反对 VLA,恰恰说明 VLA 是正确的。

技术的演进常伴随争议,而最终消解争议的仍是产品本身。郎咸朋认为,相比有监督训练的 “端到端”,无监督训练的 VLA 迭代效率更高,最晚到明年初,外界就能看到明显提升。

相比我们此前两次交流(一年前推出 “端到端” 方案,以及两个月前 VLA 临近落地),郎咸朋这次更松弛一些,近三个小时的谈话中,他语速平稳、声音轻快。谈及理想智驾的进展和技术选择,他的用词也更笃定。

见面前不久,理想智驾团队又经历了新一轮架构调整和人员变动。这个 2018 年成立的团队已经换了三代骨干。作为理想智驾第一号员工,郎咸朋向我们完整回顾了团队的发展演变历程,他加入理想以来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并首次回应了外界对理想新技术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