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方寸之间,聚集成千上万个晶体管,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走进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光半导体”),不仅能了解半导体产业“明珠”芯片的制造过程,更能见识甘肃省唯一一家高可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检测、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全产业链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
天光半导体始终坚持走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国家质量奖和第八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同时,作为质量强链链主企业,天光半导体还同天水市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一起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目前,天水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华天电子、天光半导体荣获全省优秀链主企业称号,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天水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董小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天水市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质量强企夯实发展根基,以质量强链提升产业能级,以质量强县激发区域活力,系统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塑造竞争新优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竞争力整体跃升
提到甘肃,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干旱荒凉”“经济落后”,但2025年上半年的集成电路产业数据却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甘肃省半导体芯片产量达到431.1亿块,同比上涨18.53%,位居全国第二。
天水市堪称甘肃省半导体产业异军突起的中流砥柱——这座常住人口不足300万人的城市,却聚集了甘肃省80%以上的集成电路企业,形成“封装测试为主、设计制造为辅”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量最高的非省会城市。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天水市推动质量强链的一个典型。该市聚力强链促协同,以链式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产业链质量竞争力实现整体跃升,逐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如今,天水市机械制造产业链深耕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配套能力持续增强。电工电器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扩大产业规模,长开集团再次中标国内核电项目,预制舱产品成功出口哈萨克斯坦,“长城”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保持稳健增长,上半年产值达146.3亿元,同比增长10.6%。人工智能与信创产业链快速发展,“龙创智谷·信创产业园”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5%和9.3%,产业链质量提升成效持续转化为经济发展实效。
打造质量发展新高地
从大型钻井平台到重要医疗设备,从传统能源矿井到新能源光伏……走入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实地参观其科技成果展厅、生产现场及国家级、省级实验平台后,不仅对这个第六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获得者的质量管理创新、产品质量把控、品牌提升等情况有了深入了解,也对质量强企的成效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10月27日,第九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和提名奖获奖建议名单公示,天水市分别有1家组织入围质量奖和提名奖建议名单,这也是天水市在质量强企工作中聚焦强企育主体,打造质量竞争优势新高地的最新成果。
该市以创新突破引领产业能级跃升,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标志着天水市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星火机床携手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大型烘缸加工机床实现专利转化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海林中科免维护卡车轮毂单元实现进口替代,圆锥滚子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天缆公司的复合增强屏蔽型综合计轴电缆,成功应用于隆黄高铁、渝昆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华天包装材料公司近3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29项新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质量标杆不断涌现,长城控制电器产品荣获首批“陇字号”品牌认证,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质量强县(区、镇)行动中,天水市以品牌建设带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全域质量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麻辣味道”香飘海外(甘肃天水)成功入选国际传播热点案例,实现文化输出与品牌增值的有机统一。“天水花牛苹果”跻身区域品牌价值百强,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天水市各县(区)创新实践亮点纷呈:秦州区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构建“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市场回报”良性循环机制;秦安县深化电商助农,农产品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数字赋能成效显著;甘谷县推动辣椒产业全链条发展,预计今年产值达11.2亿元;武山县依靠渭河水资源优势,成为西北地区的大型蔬菜集散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地;张家川县“红花牛”相关案例入选2025年地理标志产业链建设综合案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天水市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做强企业质量主体、做优产业链条、擦亮区域品牌,推动质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董小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