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民党内部反对郑丽文的人站出来了。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以来,党内的反对声就

国民党内部反对郑丽文的人站出来了。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以来,党内的反对声就已冲破台面,有人直言不讳批评路线,有人暗戳戳质疑资历,台南市议员蔡育辉对着镜头拍桌喊话的画面,成了这场内斗最直白的注脚。   这位自封“台湾本土”的议员直言不支持郑丽文,甚至放话不改“亲近大陆的路线”就退党,看似个人表态,实则藏着百年老党难以跳出的历史循环,也映照着台海局势的微妙变化。   蔡育辉们嘴上喊着“路线不合”,真正慌的是郑丽文动了他们赖以为生的“模糊政治”底盘。   过去几十年,“本土蓝”靠着“一边喊爱台湾拉票,一边和大陆做生意”的套路吃得盆满钵满,既不得罪绿营支持者,又能从两岸交流中捞取实惠。   郑丽文上台后直接戳破这层窗户纸,公开强调“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宪法”,把蒙尘的“九二共识”摆上桌面,等于断了他们的“两头讨好”之路。   再把时间线拉回十年前就能发现相似轨迹。2015年洪秀柱以“和平协议”主张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党内同样一片反对声,朱立伦团队公开质疑其“路线太激进”,最终上演“换柱”闹剧。   如今郑丽文重提“两岸同属一中”,遭遇的抵制和当年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洪秀柱当时缺乏党内核心力量支持,而郑丽文身后站着黄复兴党部。   这个由十万军系退役人员组成的“深蓝”票仓,在选举中为她贡献了近三成选票,正是这份底气让她敢打破“模糊政治”的潜规则。   再看看蔡育辉所在的台南市,是绿营传统票仓,他能连任三届议员,靠的就是“本土蓝”身份平衡两岸立场。   当地不少选民既希望享受大陆农产品销路,又对“统一”话题敏感,蔡育辉过去的模糊表态刚好契合这种需求。   郑丽文公开强调“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宪法”,等于直接戳破他的“中间派”伪装,让他在选民面前站不住脚。   这种利益冲突在地方派系中更明显,云林张丽善家族靠着“蓝皮绿骨”的定位,在绿营执政时拿到不少建设项目,郑丽文的路线若落地,他们必须在“统独”间选边,多年经营的利益格局会彻底崩塌。   党内大佬的态度更耐人寻味。赵少康发千字长文批评郑丽文“政令难出党中央”,却对自己家族企业在大陆年赚上亿的事实避而不谈。   这种双重标准不是新鲜事,2008年马英九推动两岸“三通”时,赵少康就一边喊着“谨慎推进”,一边让家族企业扩大对陆投资。   卢秀燕的沉默同样有迹可循,她所在的台中市有不少对陆出口企业,既想保住大陆市场,又怕被绿营扣上“亲中”帽子,这种矛盾让她选择对郑丽文的路线装聋作哑。   这些大佬的摇摆,本质是把个人政治前途看得比党的路线更重,也是国民党多年来“路线空心化”的根源。   郑丽文的底气,不仅来自党内支持,更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过去国民党推行“亲美路线”时,总能得到美国明确回应,但这次郑丽文当选后,美国“在台协会”迟了三天才发祝贺,还是通过社交媒体这种非正式渠道。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近期的表态,他公开说“不认为2027年会有武统”,还表示愿意在台湾问题上与大陆合作。   这种态度转变不是突然的,美国国防部最新军力报告显示,大陆海空力量已覆盖台海,美军若介入要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美国的战略收缩,让国民党内“亲美拒统”派失去了最大靠山,这也是赵少康们只能打“舆论战”却不敢实质发难的原因。   对比民进党近年的操作,更能看清国民党内斗的本质。民进党从陈水扁到赖清德,始终把“抗中保台”作为核心路线,即便内部有派系之争,也从不在核心立场上摇摆。   而国民党从连战“破冰”到江启臣“亲美避统”,路线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次领导人更迭都要引发路线之争。   这种分歧背后,是国民党从未想清楚“自己是谁”,是代表台湾地区的地方政党,还是认同“一中”的中国政党。   郑丽文的尝试,就是想给这个问题一个明确答案,却触动了所有“骑墙派”的利益。   岛内民意的变化也为这场斗争提供了注脚。台湾“远见杂志”十月民调显示,支持“强人领袖”的比例涨到41%,这个数据不是说大家都支持统一,而是对政客的摇摆感到厌倦。   而郑丽文强调“避免台湾沦为地缘政治牺牲品”,刚好说到了这些人的心里,这也是她能突破党内阻力当选的关键。   这场反对潮短期内不会平息,“本土蓝”已经开始筹备2026年地方选举,计划用选票证明路线错误。   但他们可能没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美国的战略收缩让“抗中保台”失去外部支撑,岛内务实民意又不买“模糊政治”的账。   郑丽文的路线或许不是最优解,但至少给摇摆多年的国民党指了一个明确方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