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讯(记者刘思琦)11月4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崔岩出席,并介绍省民政厅引导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情况。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登记老年人相关社会组织1335家,省本级涉老服务类社会组织有36家,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养老服务协会(17家),养老服务基金会(8家)和养老服务中心(11家)。三类涉老组织以《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为遵循,围绕老年群体精神慰藉、需求保障等需求,分工协同、精准服务。
崔岩介绍,养老服务协会侧重“搭平台、连资源”,对接政企传递政策募集资源,组织健康讲座、兴趣社团、防诈宣讲等普惠活动,同时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基金类养老组织侧重“钱生服务”,募集资金后定向资助补贴(孤寡、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支持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扶持低价普惠养老项目,用资金撬动服务落地。养老服务中心侧重“一线实体服务”,依托线下场地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刚需服务,同时开展老年学堂、心理慰藉、代买代办等服务,满足就近便捷需求。
省民政厅引导社会组织精准瞄准城乡养老服务短板,推动服务供给从“有”向“优”升级。在城市,依托全省1.6万个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嵌入式服务载体,已建成4929个城市老年助餐点,通过“助餐+助洁+助医”组合模式,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日常难题。比如西安市长安区“青伴夕阳”项目创新推出智能设备培训课程体系,以一对一服务模式帮助超1.6万人次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农村,依托互助幸福院、慈善幸福家园等载体,引导社会组织提供托养、送餐、健康监测等基础养老服务,有效破解农村留守老人照护难题。
同时,引导社会组织从人才培育与标准落实双向发力。人才培育方面,支持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参与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全链条培养模式,针对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开展培训,每年计划覆盖2万人次。同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全省养老服务志愿者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专业力量与志愿力量互补的服务格局。标准落实方面,支持行业协会牵头推动《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落地,参与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质量评价等工作,促进养老服务流程标准化、内容规范化。
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建设,助力营造安全可靠的服务环境。在行业自律方面,引导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诚信建设,建立行业规范,引导机构合规运营。在监管协同方面,配合落实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参与“一床一码”监管体系构建,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同时参与信用“红黑榜”制度建设,推动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行业生态,协同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风险。
崔岩表示,我省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通过服务延伸、专业提升和规范引导,持续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未来,随着养老托育服务产业链政策的深化落实,将引导这类社会组织在人才培育、数字化赋能、城乡服务均等化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