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政坛不倒翁王金平又立功了,别人来,他说我年记大了,可郑丽文来,他给了三点期待,也是三个办法,为郑丽文王金平点赞。田野间追逐彩蝶王金平猛夸郑丽文。郑丽文这回让人看走眼了,谁都觉得她没戏唱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冷清得可怕。 2025年10月,郑丽文公布国民党副主席人事任命时,鲜有人提及她上月还因“没钱没人”被嘲讽“撑不过半年”。 一局面的关键转折来自王金平——这位对他人以“年纪大了管不动”为由婉拒的政坛资深人士,主动向郑丽文提出三点建议。此举并非站台,而是为濒临动荡的国民党提供稳定支撑。 郑丽文当时的窘境尤为突出。去年底她当选党主席时,绿营民调将其标注为“史上最弱主席”,蓝营内部亦未重视——竞选经费缺口超2亿新台币,中生代干部纷纷投靠地方派系,党部电梯故障拖延三周才维修。有媒体拍摄到她深夜带助理食用卤肉饭,结账时使用个人信用卡,彼时外界认为她难以采取有效举措。 转折点出现在9月的一场田野调研。有村民拍到王金平陪同郑丽文在稻田边考察,镜头中70多岁的王金平面带笑意,随后对随行记者表示:“丽文行事有条理,比我当年担任立法院长时沉稳。” 此次会晤的具体内容未对外公开,一周后郑丽文便推出人事方案,方案中蕴含王金平提出的三项策略。 第一项策略为“老将压舱”,这是王金平擅长的行事方式。郑丽文任命75岁的张荣恭与51岁的萧旭岑为副主席,外界质疑其为“老人政治”,背后暗藏深意。 张荣恭是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的核心操盘手,与大陆高层保持长期良好沟通;萧旭岑作为马英九嫡系,每年陪同马英九前往大陆祭祖。两人搭档任职,进一步夯实国民党“九二共识”的根基,效果远胜于口号宣传。 该策略并非凭空提出,王金平在2012年便有过类似实践,。当时他担任立法院长,面对绿营的“程序杯葛”,邀请70多岁的资深“立委”林锡山坐镇议事堂。 林锡山虽未多言,仅在主席台就座,绿营“立委”忆及其当年拄着拐杖为推动两岸直航据理力争的场景,无人再肆意阻挠。郑丽文此次的“老将镇场”策略,正是借鉴了王金平的成功经验。 第二项策略为“派系搭桥”,直接解决了资金与人才短缺问题。王金平促成嫡系李乾龙出任副主席,这一安排至关重要。李乾龙在南部深耕30年,高雄、台南两地半数乡乡长均为其门生。 此前郑丽文筹款困难,李乾龙介入后,三天内便筹集到5000万新台币捐款;此前党部主委职位空缺无人任职,李乾龙协调后,三个空缺职位均得以填补。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正是得益于王金平的这套派系整合策略。 第三项策略为“军系背书”,巩固了深蓝基本盘。郑丽文邀请78岁的退役上将季麟连出山,这是王金平此前未公开的重要人脉资源。 季麟连毕业于黄埔军校,在国民党军系组织“黄复兴党部”中威望极高,去年曾顶住绿营压力前往广州参加黄埔百年庆典,并喊出“复兴中华”的口号。 他公开表态支持郑丽文后,军系票仓的支持得到巩固。2020年韩国瑜竞选失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未能争取到军系的支持。 三项策略实施后成效显著,人事方案公布一周,国民党民调回升5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获得实际资金支持——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文渊直接捐赠1亿新台币,理由是“看到张荣恭便想起两岸直航时期的稳定发展”。 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学术年会上评价称,“国民党的路线已趋清晰,有利于台海稳定”,该评价对国民党具有重要意义。 王金平的介入并非单纯“政治救火”,更蕴含对国民党发展逻辑的深层重塑。长期以来,国民党存在“派系割裂”“路线摇摆”“世代断层”三大核心问题,此次提出的三项策略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老将压舱”锚定两岸政策根基,避免路线反复;“派系搭桥”打破派系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军系背书”巩固核心票仓,筑牢支持基础。 国民党的复苏仍面临多重潜在挑战。从内部看,“老将主导”虽短期稳定局势,但可能延缓中生代干部的培养进程,“经验传承”与“世代交替”的平衡,是郑丽文团队后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未来,国民党的发展重心或围绕三大方向展开。其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依托张荣恭、萧旭岑的人脉优势,推动两岸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实际成果争取中间选民支持;其二,推进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在老将引领下逐步提拔年轻干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其三,聚焦民生议题,结合派系资源优势,推出贴合基层需求的政策主张,破解绿营长期把持的民生话语体系。 王金平助力郑丽文扭转困局的事件,不仅是国民党一次重要的“政治止血”,更为其后续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台海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民党能否持续巩固成果、扩大优势,既取决于策略的持续落地,也考验其内部凝聚力与外部应变能力。此次事件中展现的“根基稳固+资源整合”的治理思路,或将成为国民党重塑竞争力的核心逻辑。 对此,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