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雨琪)11月4日,东吴证券“冬藏春华盛世新章”2026年度策略峰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峰会设1个主会场,6个分论坛,近2000人报名参会。围绕泛AI、创新药、反内卷等多个热门领域,东吴证券研究大咖与资深专家、行业领袖、上市公司董事长共商投资先机,为逾千名机构投资者带来一场投研思想盛宴。
范力:中国资产正迎来历史性的配置机遇
东吴证券党委书记、公司董事长范力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下,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实体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绿色能源等新赛道蓬勃兴起,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聚焦资本市场,范力认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资本市场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深度变革和价值重塑,今年以来,财政、金融、产业等一揽子政策持续扩围增效,有力地支持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是产业升级的时代洪流奔涌向前,更是金融强国战略指引下,中国资产正迎来历史性的配置机遇。
据范力介绍,东吴证券深刻把握时代机遇,坚持稳健经营与开拓创新并重,持续优化业务布局。今年以来,公司经营质效稳步提升,业绩创出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9.35亿元,同比增长60.23%。公司核心业务领域优势进一步凸显:北交所业务排名保持行业前3,新三板业务排名行业前4,公司债(含企业债)承销规模排名行业前6、连续多年保持江苏市占率第一,研究业务排名行业前10。
范力表示,今年东吴证券研究所已迈入第二个十年的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东吴证券研究所将坚守“为实体经济增添活力、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使命,进一步深耕产业链研究,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消费复苏等关键领域的洞察。
芦哲:人民币或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在会上发表以《探索中国物价的三个思路》为主题的宏观经济展望。

芦哲认为,从消费需求、货币流动性、汇率三个角度看,中国物价合理回升具较好条件。从消费需求来看,长期的人口转型、产业转型、财政转型都有利于带动居民收入提升,而未来十年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的同向移动,预示着消费总量将更乐观。从货币流动性来看,央行启动国债买卖,财政开启“化债”,正在共同促使财政存款向居民和企业转移,从而推动M1增速在过去一年明显回升,而M1回升将带动PPI反弹。从汇率来看,受益于坚实的商品出口基本盘、外资回流人民币金融资产,以及美元中长期走弱初显,人民币或将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2025年以来中国出口延续韧性、外资回流人民币资产、美元中长期走弱初显,以上三者或再度推动人民币汇率进入一轮升值周期。”芦哲表示,一方面,坚实的商品出口“基本盘”是人民币未来升值的主线,预期到2026年至2027年,人民币对美元或升到6.40至6.50;另一方面,从证券账户看,随着2025年至2026年美联储继续降息,美元利率或持续下行,外资会选择回流增持A股,证券投资账户推动人民币升值。
陈刚:重视短期风格再平衡
东吴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陈刚今日发布策略称,随着各类不确定性因素陆续落地,11月自上而下的边际催化有所减弱,指数“轧空式”上攻的动力相对有限。
“11月,宏观与业绩进入真空期,在外生催化相对平淡的背景下,4000点这一心理关口的有效突破难以一蹴而就,市场或将更多以时间换空间。”陈刚说。
在陈刚看来,11月更值得关注的是风格的短期切换。其一,岁末年初历来是风格切换的关键窗口,而11月往往是关键时点。自2020年以来,“春季行情”的启动时间已逐步前移至12月。从历史规律看,过去几年三季度持仓偏离度较高的主线类板块,如新能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在11月表现往往偏弱。
其二,从机构行为视角看,四季度往往存在主线板块收益兑现的压力。前期主线板块经历持续上涨后,累积了较为可观的涨幅,且资金层面呈现偏高拥挤度,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电子行业持仓占比已达25%,TMT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
陈刚表示,短期建议偏均衡配置,以应对风格切换期的市场波动;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的行情尚未终结,仍具备持续布局价值。现阶段,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将进一步打开市场降息预期与流动性宽松空间,从全球流动性环境与资产比价视角出发,中期继续看好成长股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