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05年,宁夏姑娘耿兰俊,做了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手术,当男性器官被植入身体后

2005年,宁夏姑娘耿兰俊,做了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手术,当男性器官被植入身体后,他心中大喜,可接下来的生活却出乎意料。 2005年,宁夏固原的姑娘耿兰俊,做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决定——她要变成一个男人。 那一年,她27岁,从小被人称作“假小子”,留短发、穿宽衣、走路带风,性格爽朗直率。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假小子”其实从心底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从小,耿兰俊就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困惑。她讨厌穿裙子,也抗拒别人叫她“姑娘”。青春期后,她的心理冲突越来越强烈。 看到男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说话大声、肩负责任,而她却被要求温柔、矜持、穿得得体,她心里总有一股压抑的痛。 她曾多次试着让自己“适应女性的角色”,但每一次照镜子时,她都感到陌生。 2004年冬天,她在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中看到国外报道的“变性人”案例,一个原本是女性的人通过手术,成为了男性。 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击中。她开始查资料,给全国各地的大医院写信咨询,还偷偷做了心理评估。 医生告诉她:“你符合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可以考虑做变性手术。”那句话,让她泪流满面。 她回到家,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母亲当场愣住,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你是我们唯一的闺女啊,怎么能做这种事?” 父亲沉默了很久,只问了一句:“这手术,会不会死?”耿兰俊点了点头,说:“有风险,但我不想再假装活着。” 经过半年的思想斗争和准备,她卖掉了自己经营的小理发店,拿出全部积蓄,再加上朋友借来的几万元,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那是2005年春天,广州中山医院的性别重置科刚刚引入国内最先进的变性技术。这意味着,她将成为中国首位正式接受“女变男”全套手术的患者。 手术前,医生对她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心理与激素治疗。 女性激素被抑制,雄性激素逐步替代,她的声音变得低沉,喉结微微凸起,面部开始长出淡淡的胡须。耿兰俊看着镜中的自己,第一次觉得“这才是我”。 2005年6月,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分为多个阶段——切除乳腺、改造生殖器、尿道延长、塑造阴囊、植入假体。每一步都风险极高,也极其痛苦。 医生和护士换了三班,她在手术台上整整昏迷了十几个小时。醒来时,身体被绷带紧紧包裹,疼得几乎不能呼吸。 但当医生告诉她:“手术成功了。”她忍不住笑了,泪水顺着面颊流下——那是重生的泪。 几个月后,耿兰俊正式更改了户口性别,从“女”改为“男”,改名叫耿俊。他穿上男士衬衣,留起短发,看着身份证上那一栏“性别:男”,久久不肯移开视线。 那一天,他特意给父亲打了电话:“爸,我是你儿子了。”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父亲哽咽地说:“你一直都是我孩子,不论男女。” 手术带来的新生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顺利。社会的偏见、身体的痛苦、心理的孤独接踵而至。 周围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嘲笑他“不是男也不是女”,有人背后指指点点,说他“疯了”。 更让他痛苦的是,人工生殖器虽然植入成功,但在功能上仍存在局限,排尿困难、感染反复、体内激素波动,让他常年靠药物维持。 更大的冲击来自感情。变性后的耿俊开始尝试与女性交往,但多数人无法接受他的过去。 偶尔,他会收到媒体的电话,想采访“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故事,但他一概拒绝。他说:“手术让我获得了自由,但社会还没准备好接纳我。” 岁月流转耿兰俊渐渐从自我救赎走向了“渡人”的道路。2015年,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个性别认知障碍互助群,群里许多年轻人被家庭拒绝、被社会歧视,陷入痛苦的自我否定中。 他默默加入,开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大家的疑问:手术流程、心理准备、家人沟通、术后恢复……一字一句都是真实的体会。渐渐地,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俊哥”。 后来,他主动报名加入宁夏的性别少数群体互助组织,负责线下心理辅导。每当看到那些惶恐的眼神,他总会温柔地拍拍对方的肩膀:“别怕,我走过的路,你也能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