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净值人群持续涌入另类资产领域,部分原因在于永久基金(一种在结构上专门设计为具备更高流动性的基金类型)的激增。但问题在于,流入这类基金的资金往往需要立即投入使用,这可能正在扭曲市场。
可以将这种资金配置模式比作一张面额100美元的礼品卡。在传统的非流动性模式下,基金管理人可随意支配这张“礼品卡”——比如在资产“打折”时买入。但永久基金的运作逻辑并非如此:若资金未及时投入,这假设中的100美元每天都会面临贬值。因此,管理人会受到激励,一有机会就迅速买入资产。
若永久基金在整个市场中占比不高,这种模式或许尚可接受;但随着其规模快速扩张,部分专家担忧,越来越多的管理人正同时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可能引发问题。
乐观来看,这种态势可能会为未来的回报率设定上限;而悲观来看,情况可能会变得十分糟糕。
MarcNachmann在高盛负责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高盛旗下也拥有“G系列”开放式基金组合,涵盖多种投资策略。Nachmann表示,尽管永久基金的泛滥最终可能限制回报率,但他认为这也会催生差异化,类似“信贷周期”的作用。
Nachmann在接受采访时称:“有些人会让资金配置压力左右投资决策。其中一个担忧是,你是否感受到来自永久基金资金流入的过大压力?是否会因为这种配置压力,最终达成那些回报率不佳——或者说质量不高的交易?”
Nachmann补充道,他会密切关注这类压力。
“举个例子,我不会给团队设定资金配置目标,因为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任何人因为任何理由而被迫进行资金配置。”他说。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目前永久型私募市场基金的规模约为4270亿美元;按照当前趋势,未来五年内其总资产规模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传统的“提取型基金”(drawdownfunds)市场目前资产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预计同期将增长至20万亿美元以上。
除高盛外,许多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包括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Brookfield和KKR——均推出了此类永久基金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多资产管理人可提供跨行业、跨策略、跨资产类别的多元化永久基金,从而能够将资金配置转向他们认为机会最多的领域。
然而,在所有策略中,二级市场可能是市场扭曲风险最大的领域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永久基金涌入市场,这一折价空间正不断收窄。根据PitchBook引用CampbellLutyens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永久基金收购二级市场资产的报价平均为资产净值的91.1%,较整体市场平均定价高出432个基点,而2024年这一差值仅为403个基点。
PitchBook指出,二级市场交易的竞争已“让传统买家受挫”,并提到为这类交易提供咨询的律师表示,他们的传统买方客户在拍卖中往往不敌零售基金。
核心问题在于,私募市场涌入过多资金,是否会最终导致“私募市场溢价”消失。
盛信律师事务所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RajibChanda表示:“资金配置是关键问题。人们希望在配置的时间和金额上获得确定性——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优势,但对投资者而言却是劣势。”钱达主要负责为拓展投资渠道的另类资产管理人提供产品设计、开发与结构搭建服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流动性所做的这种权衡,并不意味着永久基金的投资者可随时赎回资金。高盛的Nachmann也强调,有必要向零售投资者普及“半流动性”不等于“流动性”的概念。
“这些都是非流动性的私募资产,因此你不能期望它们具备与公开股票相同的流动性——可以随时买卖。”Nachmann说,“这种投资者教育和信息传达至关重要,进而也会影响资产配置决策:你的资产中,有多大比例可以配置为非流动性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