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海军通讯员盖文佳
11月3日,记者走进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黄旗海校区的学生食堂,工作人员闫萍正专注地查验当日的水果。作为该校“母亲厨房”的一名“妈妈厨师”,她不仅要负责食材的入库、出库工作,还要以监督员的身份参与食材验收、加工的全流程。“母亲厨房”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优先聘用校内学生家长参与食堂工作,打造“母亲厨房”特色品牌成为察右前旗破解校园餐监管难题、推动家长和学校深度协作的生动实践。
“我们这群学生妈妈一边陪读,一边在食堂打工赚一份收入,同时还能监督食堂的食材、环境卫生,帮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让孩子们吃得更干净、更健康。”闫萍说。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黄旗海校区像闫萍一样在食堂帮工的妈妈有十几个,占食堂全部工人的53%,每天清晨五点半食堂的仓库、菜房、面房、打饭窗口都有她们忙碌的身影,打扫卫生、查验食材新鲜度、清洗、切配、烹饪、给孩子们盛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每周她们还会根据学生的建议和喜好更换不同的菜单来优化菜品,“妈妈厨师”们凭借着对孩子饮食需求的天然敏感度,成了校园餐品质提升的关键力量。
“她们的认真、负责、耐心既保障了学校食堂的正常运营,更保证了饭菜的卫生、可口,守护了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黄旗海校区副校长杜利军说。
一直以来,校园餐的食品安全、菜品质量和价格透明度,都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为打破这一困境,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黄旗海校区探索打造“母亲厨房”特色品牌,将家长力量引入校园餐管理体系,搭建起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桥梁。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餐的质量和满意度,我们还建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和‘陪餐制度’,每天在微信群内分享当天的菜品,每周邀请家长陪餐,收集家长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共同为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杜利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