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守夜人”深夜寻回走失老人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张雪泓一大早,《法治日报》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天宁寺派出所见到了郑少玉。刚结束一夜的巡逻,郑少玉脸上却毫无倦意。“从派出所成立我就在这儿,专盯夜间巡逻。光是最近两年,我们夜巡队就找到了18名失联老人。能切切实实帮助到群众,我很有成就感。”他笑着对记者说。这样的“深夜救援”,在西城夜巡队的日常里并不少见。今年5月初的一个夜晚,37岁的陈霞(化名)匆忙跑到天宁寺派出所报案——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几小时前出门后再也没回来。值班的派出所副所长兼夜巡队队长张吾俊一边安抚陈霞的情绪,一边向正在街面巡逻的郑少玉通报了情况,同时迅速向陈霞核实信息:老人当天穿蓝色毛衣、黑色裤子,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离开小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吾俊带领民警查看现场及周边视频录像,通过时间倒推,终于在离小区不远的一处视频影像中发现了老人。“看路线,老人应该是出了西城区,往海淀方向去了。”凭借多年巡逻经验,张吾俊和郑少玉兵分两路沿着视频显示的信息一路寻找,最终在莲石路上发现了老人的身影。他们又惊又喜地追上老人:“大爷,您怎么走这么远了,您这是要去哪啊?快到家了吗?”老人虽然患病,却还有一些意识:“我找不到家了,我一直骑一直骑,还是找不到家。”听着大爷的话,两人连忙上前搀扶老人上车,把自行车塞进后备箱。当派出所里焦急等待的家属见到老人时,激动地跑上前,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连声道谢。“这样的场景我们见了很多次,但每次还是会跟着红眼眶。”郑少玉说,“这一刻就觉得,再累再辛苦也值了。”这样的守护,源于西城公安分局对辖区夜间安全的精准部署。“我们从2023年8月开始在全区27个派出所组建夜巡队,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夜间各类潜在风险隐患,构建起一支由民警主要牵头,带领保安员的夜巡队伍。”西城公安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张建向记者介绍。目前,西城区共建成803人规模的夜巡队,为红墙守夜,为群众护航。今年以来,有效防范清理夜间单元防盗门未关、自行车未上锁等各类安全隐患万余次,全力守护辖区夜间的平安祥和。天宁寺派出所辖区的防控压力尤其大——地处二环边、紧邻北京西站,还与海淀、丰台两区交界,人员流动密集,辖区治安环境相对复杂。2023年,派出所专门以张吾俊为队长,搭配两名专职民警,联动36名保安员组成夜巡队,于每晚10点至清晨6点开展巡逻,入夜后便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今年6月,张吾俊带领夜巡队破获一起盗窃手机案件,抓获嫌疑人后,连带破获多起相关案件。这起案件中,事主彭先生在路边休息时手机被盗走。派出所经过现场调查走访,最终确定了嫌疑人信息,但经过多方梳理,始终没能找到嫌疑人的轨迹线索。张吾俊将嫌疑人特征及可能活动范围纳入夜巡队重点布控内容。6月24日凌晨3点左右,张吾俊带领夜巡队员在建工大厦附近开展巡逻时,发现一名人员形迹可疑。经过现场核查,确定此人与上述嫌疑人体貌特征高度吻合,并现场起获多件被盗物品。嫌疑人被送至执法办案中心后,经审查,其对多起盗窃行为供认不讳。事后,将被盗手机一一归还事主,多名事主向派出所送来锦旗。“仅今年,夜巡队就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56面(封)。”说到这里,张吾俊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幸福,“这说明,群众真的认可夜巡队”。夜巡队员人熟地熟,熟到什么程度?郑少玉说,曾经有一名老人走失的警情,夜巡队员在某写字楼的消防地下通道找到了这名老人。至今,老人家属仍心怀感激。50平方公里,365个夜晚,西城区夜巡队员步履不停,与风霜雨雪为伴,将安全的触角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他们是北京警方全面加强社会面巡查防控的缩影。无论是繁华商圈还是背街小巷,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医院车站,北京警方织起的立体安全网,让“平安灯”24小时闪烁,守护着万家灯火。漫画/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