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跨界品种”鸡尾葡萄柚新鲜上市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蒋彧淼

通讯员汪亚玲许建红

本报讯深秋时节,走进秀洲区新塍镇陡门村葡乐生态农场的种植大棚,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果树上挂满圆润饱满的鸡尾葡萄柚,青绿色的果实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鲜亮;果树下,工人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采摘、装筐、打包、运输,指尖翻飞间,一箱箱新鲜果实准备发往市场。

或许不少人会好奇,“鸡尾葡萄柚”名字里带“葡萄”,难道和葡萄有关?其实,它是柚与橙的“跨界品种”,既有着柚子的天然清香,又兼具橙子的甜嫩口感,水分充沛、甘甜爽口。之所以得名“葡萄柚”,只因挂果时果实密集簇拥,远望去像一串串葡萄,模样惹人垂涎。

相较于普通柚子,鸡尾葡萄柚的优势十分突出:水分含量远超普通柚子,甜润到可直接当果汁喝;与常见的红色葡萄柚相比,它的白肉品种更为稀少珍贵。剥开薄薄的果皮,饱满充盈的果粒清晰可见,凑近能闻到清新的柚香,入口却满是橙肉的甜嫩。

更贴心的是,它的个头和西柚相近,单手就能握住,即便一个小女生,也能轻松吃完一整个水汪汪的果子。凭借呆萌的外形、甜嫩的口感与充盈的汁水,鸡尾葡萄柚也成了柚子家族与柑橘家族“联姻”中备受喜爱的“老幺”,不少美食达人还会直接用它榨汁,随手一挤就能收获一杯鲜榨果汁,方便又美味。

“今年夏天高温期长,果子成熟得早,现在甜度已经达到8至9度,九成成熟度的果子,咬一口满是汁水,鲜甜中带着一丝回甘的微苦,清凉感特别足。”农场负责人张长君手持刚采摘的葡萄柚,向记者展示着果实的优良品质。

据他介绍,这里的葡萄柚已种植5年,每年3月中旬开花,历经整个夏季的生长,9月中下旬进入成熟期,且挂果期长达近6个月,能持续销售至次年3月,“哪怕明年春天新花绽放,枝头仍有果子可卖,这在柑橘类水果里算是少见的‘长待机’品种。”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葡乐生态农场的鸡尾葡萄柚始终是青绿色外皮,与市场上常见的黄色葡萄柚不同。对此,张长君道出了背后的“自然密码”:“套袋能让果子快速变黄,但会影响糖分积累。我们坚持不套袋,让果子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虽然外皮偏青,但口感更扎实。不过随着挂果时间延长,后期果子也会慢慢转黄,风味会更浓郁。”

为了守住这份优质口感,农场在种植管理上格外用心:施肥以菜籽饼、农家肥为底肥,为果树提供天然养分;今年高温天里,每天傍晚都会给果树喷水5至6分钟,及时补充水分;冬季遇到极端低温,或是春季嫩芽遭遇霜冻时,还会在棚内开暖炉加温,全力预防植株冻伤。“种果子就像养小孩,得细心呵护,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收成。”张长君的话语里满是对作物的珍视与对品质的坚守。

如今,这款曾经“不为人知”的鸡尾葡萄柚,凭借独特口感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很多客户反馈都很好,说吃着比普通柚子更清爽,还有人专门开车来农场采摘,体验丰收乐趣。”张长君透露,今年农场葡萄柚亩产量预计达1500公斤,果型中等偏上,目前线上线下订单稳步增长。

葡乐生态农场的成功尝试,正是秀洲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新塍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鼓励农户引进小众、高端农产品品种,通过“精细化种植+自产自销”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农户增收。

“我们不仅支持农户尝试新品种,还会组织农业技术专家上门指导,帮助解决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种植难题,让特色农产品既能种得好,也能卖得好。”新塍镇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娄晨慧表示,目前全镇已培育出葡萄、草莓、精品柑橘等多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既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也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培育更多像鸡尾葡萄柚这样的‘拳头产品’,让秀洲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大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娄晨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