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

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咱们先说说传统核电的处境。传统核电站主要靠铀燃料发电,我国铀资源一直不够用,对外依存度特别高。这就等于能源安全的“命门”攥在别人手里,心里总不踏实。   现在不一样了,我国已探明的钍资源有28万吨,储量排在世界第二位。更关键的是,1吨钍裂变产生的能量能顶得上200吨铀,相当于350万吨煤炭。按当前的能源消耗算,单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钍资源,就够我国用几千年。   光资源多还不够,这技术的安全性更让人放心。以前大家怕核电,主要怕堆芯熔毁引发泄漏,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都是惨痛教训。   钍基熔盐堆从根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用水冷却,核心是高温液态熔盐。这些熔盐既能装核燃料,又能传递热量。反应堆底部装了个冷冻塞,温度一旦超标,冷冻塞就会自动熔化。携带燃料的熔盐会全部流进应急储存罐,核反应立刻终止。冷却后的熔盐会变成固体,根本不用担心泄漏。   选址限制也彻底被打破了,传统核电站是“喝水大户”,一座百万千瓦级机组每小时要消耗数千吨冷却水,只能建在沿海或大江大河边上。   钍基熔盐堆完全不用水,哪怕在甘肃民勤这样的戈壁滩上也能正常运行。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内陆地区也能建安全的核电站,电力布局一下子灵活太多了。   这个突破可不是凭空来的,中国科学院2011年就启动了相关专项研究。近百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一起攻关,十几年里攻克了无数难题。   实验堆2020年正式开工,2024年6月实现满功率运行,10月完成世界首次熔盐堆加钍。现在这座2兆瓦实验堆的关键核心设备100%实现国产化,整个供应链都能自己掌控。   国际上其他国家看得眼睛都直了。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搞过熔盐堆研究,还运行过实验堆,但后来因为战略调整放弃了。   欧洲国家2024年才刚启动联合项目,投入8亿欧元。俄罗斯刚完成设计的第一阶段,印度的研究进展一直很慢。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拥有运行中的钍基熔盐堆,还拿到了独家的运行数据。   这地位直接体现在标准制定上。中国现在正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牵头制定钍基熔盐堆的安全标准。以前咱们是核电技术的追随者,现在直接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相关产业链已经开始发力。2024年我国熔盐换热器出口额同比涨了210%,中东和东南亚国家都在买。巴基斯坦、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明确表达了合作意向。   科研团队还有更长远的计划。他们的目标是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的示范工程,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应用。一旦成功落地,我国的能源结构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碳中和目标有了更靠谱的支撑,能源安全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这波操作,直接把中国的能源技术拉到了全球最前面。   来源:新华社 【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