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北京一男子花45015元,网购了一块50克金条。第2天,他看黄金涨价,直接把没到手的金条卖了,然后去查物流,却惊讶的发现,显示“派送中”的订单突然被取消,卖家让他去找平台,平台说:被系统拦截了,补偿你200元。很快订单又被强行删除,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男子大怒:我损失了数千元差价,你打发叫花子呢?他怀疑卖家和平台“联手”,只要涨价就不发货。其他网友的遭遇让人恍然大悟,结果惊呆众人! “什么是‘系统拦截’,你们把消费者当傻子吗?”北京郑先生(化姓)的质问,道出了无数遭遇“涨价砍单”消费者的心声。这场因金价上涨引起的纠纷,暴露出线上购物的诸多潜在问题。 事情还得从那笔4万多的金条订单说起。10月10号,郑先生在网上买了50克金条,没想到金价突然暴涨。 很有经商头脑的郑先生一个转手,就把还没收到货的金条,预售给了深圳一位买家。本以为能赚笔差价,可查物流时郑先生却傻了眼。 原本都快要收到货的订单竟然取消了,物流轨迹也硬生生停在了半路。郑先生赶紧咨询商家,对方甩锅让找平台。 然而,平台给出了“系统拦截”的解释,原因是判定购买量超过正常生活需求。这简直太可笑了,50克金条怎么就被系统判定不合理了呢?依据是什么?消费者为何从未被告知过? 更过分的是,10月13号晚上,郑先生想找订单截图维权,却发现这笔交易记录在平台上彻底消失了。若不是提前存了截图,简直成了“死无对证”。可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居然只是赔偿200元,这连差价的零头都不够。 这事儿一曝光,网友们的吐槽炸了锅,原来不少消费者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显然,这根本不是偶然的系统故障,而是某些平台和商家应对价格波动的“潜规则”。低价时赚销量,涨价了就找理由毁约,把市场风险全转嫁给消费者。 其实,在消费者付款成功的那一刻,买卖合同就已经成立生效。平台在订单派送中单方面取消,甚至删除本应留存三年的交易记录,已经涉嫌销毁证据规避责任。 现在,郑先生的是:赔偿合理损失、说清拦截依据、恢复订单记录。但平台至今仍在推诿,连记者咨询都以“只能买家本人沟通”为由拒绝回应。 希望这场纠纷能给监管部门敲响警钟:消费者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模糊的规则不能成为商家违约的保护伞。 平台该做的不是删记录、给小钱敷衍了事,而是拿出诚意弥补损失,把“系统判定” 的标准摆到台面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金价 网购 潜规则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男子网购50克金条,第二天涨价后,派送中的订单突然被取消还被删除,买家:没收到货时已提前以最新市价… 文|墨海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