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爱沙尼亚的“代表处”闹剧:承诺两年未兑现,背后是立陶宛的前车之鉴 2023年,

爱沙尼亚的“代表处”闹剧:承诺两年未兑现,背后是立陶宛的前车之鉴 2023年,爱沙尼亚曾与台当局达成设立所谓“代表处”的意向。然而,如今两年过去,此事却彻底“卡壳”,连块机构牌子都没能挂起来。 这场“闹剧”的症结,出在机构名称上。爱沙尼亚政府态度180度大转弯,强硬要求必须使用“台北代表处”的名称,坚决反对出现“台湾”二字。而台当局一心想搞“法理台独”,坚持要用“台湾”命名,双方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僵持不下,最终导致此事不了了之。 爱沙尼亚的态度转变,完全是被邻居立陶宛的惨痛教训“吓”醒的。2021年,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警告,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随即遭到中方坚决反制:两国外交关系降级,双边贸易大幅萎缩,立陶宛众多企业失去中国市场,经济损失惨重。 这一现实让爱沙尼亚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中国原则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挑衅的代价根本无法承受。 因此,爱沙尼亚在名称上的强硬,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脱身术”。它既通过坚持“台北”名称向中方释放了善意,表明无意越线,又巧妙地将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了台当局,从而避免了重蹈立陶宛的覆辙。 近期,爱沙尼亚外长主动访华,并明确表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寻求深化对华合作。这一系列操作清晰地表明,中国对立陶宛的反制措施起到了强大的震慑效果,成功遏制了其他国家的跟风企图。爱沙尼亚的“干打雷不下雨”,正是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立场坚定、策略见效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