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到个新闻,差点笑出声。 日本那边锣鼓喧天,说终于从中国以外的地方,搞到了镝和铽这两种压箱底的宝贝重稀土。 好家伙,绕了半个地球,从澳大利亚挖矿,运到马来西亚加工,最后才弄回日本。仪式感拉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结果你猜怎么着? 费了这么大劲,搞来的那点量,只够他们30%的需求。 价格呢?比从咱们这儿直接买,贵了一大截。 品质呢?纯度还低了15%。 我当时就一个表情:地铁,老人,手机.jpg 这叫啥? 这叫花钱买个“我觉得我行了”的幻觉。 说白了,心里那点小九九,谁不懂啊。十几年前被咱们的稀土出口政策搞得有点心理阴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总想给自己找条后路,哪怕是条又贵又难走的小土路。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啊朋友。 咱们现在玩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我有矿,我老大”了。 我们玩的是全产业链,是技术标准,是规则制定。 从开采、分离、提纯,到应用、专利、再到最新的出口管制法规……我们已经把整个链条都拿捏得死死的。最近的新规更是直接把“含中量”都算进去了,你在海外生产的东西,只要用了咱们的技术,对不起,都得按咱们的规矩来。 这不是霸道,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资源大国,在给自己家的宝贝上个保险,顺便给全球供应链立个规矩:想合作,欢迎,但得光明正大,按流程来。 所以啊,日本搞的这一出,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给国内民众和产业看的“我很努力”的表演。 真正想摆脱依赖? 靠这点“绕路”的采购量,就像想用一瓶矿泉水扑灭森林大火。 说句扎心的大白话:有些事,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有结果的。 因为有些护城河,是天赋,是时间,是几代人吭哧吭哧干出来的,你想绕?对不起,绕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