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专家怒斥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中立立场,暗示普京或许会与美国结盟。背后究竟是俄罗斯

俄专家怒斥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中立立场,暗示普京或许会与美国结盟。背后究竟是俄罗斯的不满,还是更深层的外交战略布局? 从2022年俄乌打响头一炮开始,北京就一直强调自己是中立的,不偏不倚。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态,支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反对单边制裁,也没加入西方对俄罗斯的那些经济封锁。2023年,中国还出了个立场文件,十二条建议,核心就是呼吁停火、尊重主权、推动对话。这套路子让中国在国际上赚了不少“好感分”,不少发展中国家觉得靠谱,欧洲那边虽然嘴上嘀咕,但也没法完全否认北京的调解意愿。数据显示,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量不降反升,贸易额破了纪录,这帮了俄罗斯的经济一把,避免了更严重的下滑。但同时,中国也没卖武器给俄罗斯,也没公开站队谴责乌克兰的反击。 俄罗斯那边呢?战事从速战速决变成拉锯战,前线推进慢了,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武器源源不断,F-16战机都飞进去了,制裁让卢布波动,通胀压力大。2025年夏天,俄罗斯智库和媒体开始放话批评中国。比方说,6月底有个俄罗斯专家在公开讲座上直言,中国对俄乌的态度太克制了,不够“铁哥们儿义气”,长期这样下去,俄罗斯得调整方向了。这话听着像抱怨,但细品味,透着股无奈。另一个例子是,前安全会议成员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说过,俄罗斯欣赏中国的位置,但也点名希望北京多出力气,推动和平倡议。俄罗斯媒体如卫星通讯社报道过,中国理解俄罗斯的关切,但落实到行动上,总觉得差口气。专家们抱怨的点,主要集中在军事援助和舆论支持上:中国没提供无人机或弹药技术,也没在联合国大嘴巴炮西方。这不是空穴来风,2025年7月,欧盟领导人访华时,贸易和安全话题上,北京重申中立,但没松口援助乌克兰,这让莫斯科觉得,北京在两边都想占便宜。 这批评听着刺耳,但俄罗斯真就这么委屈吗?其实不然。俄罗斯的这些声音,更多是内部压力外溢。战事胶着,国内经济靠转向亚洲市场勉强撑着,但军费开支巨大,士兵伤亡数字官方不报,民间传闻不少。克里姆林宫需要转移视线,把锅甩给外部因素。批评中国,就等于给民众一个“盟友不给力”的解释,省得大家把火全烧到普京的战略决策上。历史上一看,俄罗斯外交从来就这样,普京时代尤其擅长用民族主义凝聚人心。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推动“朋友圈”概念,邀请中国、伊朗、朝鲜等国联手抗衡西方,但当中国坚持中立不跳坑时,媒体就开始酸溜溜的。专家暗示普京跟美国结盟,这话听着极端,但背景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鹰派姿态加强。特朗普公开说,希望中国劝普京停战,俄罗斯官员赶紧表态,重申中俄是“钢铁朋友”。这暗示背后,是俄罗斯在试探底线:一边拉中国,一边留后路,万一北京真不加码援助,没准儿跟华盛顿谈谈制裁豁免,换取乌克兰让步。 不过,说普京真会跟美国联手,这事儿靠谱度不高。普京的对外路子,一直是多极化,反对美国一家独大。2025年5月,普京访华时,签了新协议,能源合作升级,军演也办得热火朝天。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坚科公开说,中国理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立场,北京视冲突根源在北约东扩,得从这儿治本。数据上,中俄贸易2025年上半年超200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80%销往中国,这不是说断就断的。专家的“结盟美国”论调,更像是气话,目的是逼中国多表态。国际观察家如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指出,俄罗斯正建“CRINK”集团(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朝鲜),对抗西方,但中国参与度有限,北京更在意全球稳定,别让台海或南海跟着乱。乌克兰那边也急,中国买俄油被指间接养战,但北京反驳说,这是市场行为,没违反制裁。 总的来说,这波批评是俄罗斯的烟雾弹,混着真不满和假试探。普京不会轻易倒向美国,那会丢掉东方支柱;中国中立也不是抛弃,而是精打细算。背后布局,是俄罗斯在困境中求变,借舆论压中国加码,同时警醒西方别太得意。冲突还在继续,谈判大门没关死,谁知道下一个转折在哪儿。但有一点清楚,大国间没永恒盟友,只有永恒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