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了! 11月5日,美国参议院4日又没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从10月1日开始的停摆,马上要超2018年35天纪录,成史上最久。(环球网) 11月4日美国参议院再度否决临时拨款法案,从10月1日起的政府停摆已进入第35天,即将刷新2018年纪录。 政府停摆对军队的打击直指核心,10月15日首个发薪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保障130万美军薪资,但五角大楼证实这笔资金是从80亿美元科研经费中“挪借”而来。 堪萨斯州某军人食品援助站数据显示,停摆期间求助人数激增300%,甚至单身士兵也加入领救济行列,这在美军历史上极为罕见。 与2018年停摆相比,本次对美军伤害更具“精准打击”特征。2018年共和党掌控国会,停摆围绕边境墙预算展开,五角大楼提前划拨资金保障军饷,科研仅短暂暂缓。 而本次博弈焦点在医保等民生领域,共和党虽控参众两院却难凑齐60票,将军饷作为筹码。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直言,民主党投5张赞成票即可解决问题,明确归咎对方。 军饷问题仅是冰山一角,装备维护与部署已显疲态,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披露,太平洋舰队“里根”号航母10月中旬部署计划延期,官方称“维护人员不足”——检修联邦雇员或无薪休假或被调派。 这与1995年“罗斯福”号因配件短缺滞留波斯湾的窘境相似,而当前美军推行“亚太常态化威慑”,部署延误的战略风险更突出。 科研领域“隐形损失”更致命,被挪用的80亿美元原计划投入F-35隐身涂层改进、高超音速导弹导航系统等关键项目。 历史可见,美军上世纪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因三次停摆导致研发滞后,陷入军备竞赛被动。如今中俄高超音速武器已实战部署,美军挪用科研预算将直接缩小战力差距。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10月底美日联合军演因美方“保障人员不足”取消,驻日美军30%后勤依赖联邦雇员,引发日方担忧。 更关键的是,澳大利亚原计划11月敲定200枚“标准-6”导弹采购,目睹美军挪用科研经费后,直接暂停谈判转投欧洲导弹集团。 军人家属不满动摇军心。10月9日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演讲时,一名驻阿军属当场质询:“丈夫薪资供患病孩子买药,你们的博弈会害了孩子!” 核心问题在于,40%军属从事联邦工作,停摆导致大量家庭“双薪变无薪”。1978年卡特政府时期,军属大规模抗议曾迫使国会48小时内通过拨款法案。 停摆根源在于美军“战略透支”。冷战后美军长期扮演“全球警察”,需同时应对亚太、欧洲、中东三方向压力,军费占GDP达3.5%仍难覆盖开支。共和党主张削民生保军费,民主党反对,本质是美国社会对“军费优先”模式的反思。 1995年停摆后,美军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2013年停摆后,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收缩中东兵力。 本次若突破纪录,特朗普政府或被迫缩减全球驻军,如减驻德美军、缓援乌克兰,集中资源于亚太。 从战略视角看,美军“外强中干”本质凸显。表面上仍维持“自由航行”,但10月以来第七舰队驱逐舰活动频率降40%,侦察机巡航次数锐减。这揭示其全球威慑依赖庞大经费与高效行政,内部政治内耗会直接削弱威慑力。 11月中旬下一个发薪日临近,五角大楼“备用金”已濒临耗尽。若两党仍不妥协,美军或面临现代史上首次大规模欠薪,届时不仅难以“威慑中俄”,更可能军心涣散。这本质是美国霸权透支的必然——再强的军事机器也扛不住内部无休止内耗。 欠薪连锁反应已显现。陆军征兵司令部11月初报告,10月新兵报名环比降22%,35%潜在招募者担忧薪资稳定。更严峻的是技术骨干流失,空军某F-35中队已有3名飞行员因“难以承担家庭压力”退役,而培养一名五代机飞行员需超1000万美元,短期流失将造成战力断层。 国内政治博弈恶性升级。民主党参议员沃伦发起“军人薪资保障法案”遭共和党否决,共和党则炒作“民主党让军人挨饿”,民调显示美军及家属对民主党支持率从41%降至28%。这种将军事利益工具化的操作,进一步侵蚀治理效能。 即便停摆短期收场,美军损伤也难快速修复。80亿科研经费挪用导致F-35改进延误6个月,而中国歼-35已完成南海复杂气象起降测试;美军“暗鹰”高超音速导弹部署从2025年底推迟至2026年中,中俄同类武器已实战化,技术差距正缩小。 停摆对美军的冲击是“霸权扩张”与“治理能力”失衡的爆发。冷战后美军全球干预超出经济政治承载能力,两党将军事利益作为博弈工具加速失衡。 即便此次停摆解决,若不改变“军费优先、全球干预”路径,美军“外强中干”仍会反复显现,霸权根基将持续松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参议院仍未通过拨款法案 美政府“停摆”将破纪录 环球网2025-11-05 06:16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