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真厚!美国的亿万富豪,著名主持人凯文·奥利里公开声称,他活了这么久,只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东大只能使用武力,船坚炮利才是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而他嘴里的东大就是中国!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跟当下的情况有点脱节,毕竟现在早不是靠硬闯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了。 先说说美国之前想靠制裁卡中国脖子的事,就拿芯片来说,从 2019 年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禁令不断出台,名单加了又加,限制也越来越严,想着把中国芯片产业摁在摇篮里。可结果呢? 2024 年前 10 个月,中国半导体出口直接涨了 21.4%,整个产业链也慢慢搭完整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有了自己的力量,自给率比之前提高了近 10 个百分点。 反倒是美国的芯片企业,日子过得挺难,英特尔第三季度就亏了 166 亿美元,创下 56 年来最大亏损,CEO 都辞职了。 还有三家美国顶级的芯片设备公司,因为中国市场占了它们收入的 40% 以上,担心新制裁影响生意,还多次去游说阻止,结果制裁消息一出来,这些公司股价直接跌了 25% 到 35%,损失不小。 除了芯片,美国还想在稀土上跟中国脱钩,美国财长贝森特之前放狠话,说要两年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还说这是摆脱悬在头上的利剑。 可稀土这东西,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美誉。无论是先进的 F - 35 战机、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亦或是精密的导弹系统,皆对其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 中国在稀土领域优势显著,坐拥约 80% 的中重稀土储量。更关键的是,掌握 90% 的分离提纯专利与技术,借助串级萃取技术,可使稀土纯度超 99.999%,回收率逾 95%。而美国自己的矿山,回收率才 60%,根本达不到高端制造的要求。 美国也试着找其他地方的矿源,去了缅甸、格陵兰岛、澳大利亚,可都没成。缅甸的挖矿设备全靠中国,格陵兰岛半年都是极夜,气温能到零下 40 度,挖矿成本比从月球运回来还贵,澳大利亚砸了 10 亿美元建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还是比中国高 3 倍。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挖出来的稀土精矿,最后还得运到中国提纯,再运回美国加工,绕了一大圈,成本没降反而升了。 全球约 70% 的稀土开采设备与 85% 的分离设备皆源自中国。即便美国不惜高价购置设备,若缺乏中国工程师调试,亦难以正常投入使用。 在新能源领域也是一样,美国想打压中国,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了 60%,2024 年出口量比前一年涨了 30% 以上,动力电池装机量占了全球的 75%。 反观美国本土的新能源产业,因为供应链断了、成本太高,相关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还不到 50%,根本没法跟中国比。 再看看美国自己的工业底子,也撑不起所谓的武力威胁。2024 年美国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跌破了 10%,工厂岗位空缺有 48 万个,就算开高薪,也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 美国一半以上的工厂都有 30 年以上的历史了,电网老化得经常停电,新建工厂申请接电都得排队 3 到 5 年。 美国制造业发展态势堪忧。该国机器人密度每万人仅 295 台,尚不及中国的 63%;建造集装箱船成本是中国的 6 倍,消费品制造综合成本比亚洲地区高出 3 倍多,发展困境凸显。 更关键的是,美国想拉着盟友一起对华施压,可盟友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2024 年 7 月,美国财长刚呼吁盟友收紧口袋,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就直接说不,转头把对华出口的铁矿石、煤炭改成人民币结算。为啥这么做? 因为用人民币结算当天就能到账,没有中间行扣费,一船矿石就能多赚 3% 的净利,谁也不想跟钱过不去。 现在澳大利亚每赚 3 澳元出口收入,就有 1 澳元来自中国,之前跟着美国喊脱钩,一年损失 130 亿澳元的教训,他们可没忘。 欧盟也不傻,内部测算过,要是跟着美国脱钩,德国汽车一年会少卖 30 万辆,法国化妆品会少赚 10 亿欧元,而且美国承诺的补贴迟迟不到,自然没人愿意配合。 再看中国这边,这些年国防实力一直在升级,除了国产航母一艘接一艘下水,055 大驱这样的先进驱逐舰批量服役,五代机也早就列装部队形成战斗力,区域拒止体系也越来越完善,高超音速武器、新型防空系统这些装备相互配合,二次核打击能力也很稳固。 不光是国防,科技、经济领域也在不断突破,美国想靠武力威胁的那套,早就不现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