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感觉我们还是不能小看了老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基本可以说没多大失误,他们没压制

我感觉我们还是不能小看了老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基本可以说没多大失误,他们没压制住中国的崛起那是因为咱们这发展路子太独特了,超出了他们的理解。面对中国,美国就像拿着老工具箱,翻来覆去找不到合适的家伙。14亿人口的工业化国家,历史上头一回,美国也头回碰上这种硬茬。 美国对付挑战者的套路早就练熟了,上世纪80年代对付日本,先是逼着签《广场协议》,三年就让日元升值快一倍,从1美元兑240日元飙到120日元左右,把日本出口企业的利润砍得只剩骨架,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直接蔫了,为了救市搞的宽松政策又催生泡沫,最后落得个“失去的三十年”。 这套汇率打击+产业空心化的组合拳,当年收拾德国、苏联也没失手过,毕竟对手要么市场体量小,要么工业体系有短板,美国一掐要害就灵。 轮到中国,美国这套功夫确实没荒废,2018年先拿中兴开刀,一纸禁令让这家年赚40亿的企业转眼亏了54亿;接着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逼台积电断供、禁售ASML光刻机,硬是把华为手机销量从2.4亿部砸到3600万部。 芯片制裁层层加码,从14纳米设备禁售到AI芯片全面封锁,甚至砸520亿美元搞芯片法案逼企业回美建厂,连盟友都要同步限制,活脱脱就是对付日本那套“技术封锁+产业链切割”的升级版,要说政策设计,美国确实没犯啥错,毕竟这套打法在过去四十年屡试不爽。 可问题出在咱这儿太“不按常理出牌”,日本当年一亿人口,轻工业瘸腿,离了美国市场就活不下去,美国一封锁立马窒息,咱不一样,14亿人口撑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504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多数产量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从螺丝钉到空间站都能自己造。 美国加征关税想卡出口?2025年中美贸易谈判时,中国对美出口不仅没崩,进口美国芯片量还少了一半,自家芯片自给率从23%冲到35%,通信芯片占比都快70%了,这内循环的底气,是日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美国最没料到的是,中国不吃“技术卡脖子就下跪”那套,当年对付苏联时,美国一搞技术隔离,对方的航天、电子产业就掉链子,可中国被禁售光刻机后,上海微电子90纳米设备先量产,28纳米的也在路上,中芯国际7纳米试产成功,华为Mate 60 Pro直接揣着国产芯片上市,国家三年砸了近2万亿专项基金,高校开了上百个半导体专业,连硅谷工程师都带着笔记往回跑,这股子“封锁十年八年啥都有了”的劲头,美国工具箱里根本没有应对方案。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联盟围堵也失灵了,以前拉着盟友孤立对手百试百灵,可中国搞“一带一路”150多个国家参与,合作不附任何政治条件,澳大利亚国库部长直言对华出口不能当筹码,毕竟铁矿石、煤炭的生意丢不起。 德国西门子悄悄解除芯片软件限制,三星闷头扩建西安工厂,谁都不想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当然美国也在逼着盟友选边站,可最后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台积电美国厂成本比台湾高30%,英特尔在中国市场亏得底朝天,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底,美国这工具箱里的家伙件件都试过:汇率施压?中国汇率稳如泰山;技术封锁?反倒逼出国产替代;联盟围堵?盟友先扛不住利益诱惑,不是美国招数不高明,实在是中国这“14亿人口工业化”的摊子太特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既有庞大市场又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主儿。 看明白这事儿就清楚了,美国没压制住中国,真不是政策失误,纯粹是遇上了“历史头一遭”的硬茬,他们习惯了对付中小体量的对手,哪见过能靠内循环扛压力、靠举国之力补短板的主儿? 未来美国大概率还会翻工具箱,但只要中国守住完整工业体系的家底,把自主创新的步子踩实,这老工具箱里的家伙,只会越来越不管用,毕竟在14亿人搞工业化的历史进程面前,任何套路都敌不过“独立自主”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