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最新发声:“如果共产党候选人佐兰·马姆达尼赢得纽约市市长选举,除了最低限度

特朗普最新发声:“如果共产党候选人佐兰·马姆达尼赢得纽约市市长选举,除了最低限度的必要拨款外,我极不可能再向我挚爱的家乡——纽约市——投入联邦资金。 因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为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毫无成功的机会,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一个共产党员掌权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作为总统,我不想把钱浪费在无谓的灾难上。 治理国家是我的职责,我坚信,如果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将彻底陷入经济和社会灾难……” 马姆达尼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面孔,他是纽约州议会的一名众议员,代表的是皇后区的阿斯托里亚地区,早在2021年他就因为公开支持民主社会主义而被媒体大肆报道。 他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美国组织(DSA)的成员,这个组织近年来在美国政坛逐渐冒头,成员主张医保全民覆盖、公共住房扩大、对富人加税等政策。 用特朗普的语气来说,DSA就是“共产主义的翻版”。不过按照美国法律和现实政党结构来看,这些人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共产党”,更谈不上什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特朗普的这次发声,其实是他一贯作风的延续。他从2015年竞选总统开始,就善于把对手贴上各种标签,比如“睡觉乔”、“骗子希拉里”、“疯狂伯尼”。 这次他给马姆达尼贴上“共产党”的标签,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操作。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把这场纽约市长选举,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话题。 纽约市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不仅是金融中心,更是文化和政治的风向标。市长选举虽然是地方事务,但由于这里的影响力太大,向来受到全国关注。 更何况,纽约市是民主党的大本营,长期由自由派掌控,而特朗普本人就是出生在纽约的皇后区,他和这座城市的关系既亲密又复杂。 他早年在曼哈顿搞房地产,是纽约名流圈的常客,但他当总统后与纽约市政当局关系紧张,甚至在卸任后把户籍从纽约迁到了佛罗里达。 如今他又以“总统身份”发话,摆出一副“我不想再给家乡浪费钱”的姿态,不仅是一种情绪宣泄,也是在为自己的政治立场拉票。 马姆达尼本人对“共产党”这个标签并不认同。他公开的政治立场是民主社会主义者,主张在现行体制下推动更公平的社会政策。 纽约市的选民结构也很复杂,虽然整体偏左,但对极左派也有一定的警惕。从最近几次市长选举来看,中间派往往更容易当选。 像前市长白思豪虽然也算进步派,但执政后期因为治安和住房问题被批评不少。现任市长亚当斯虽然是非裔,也有民主党背景,但在警务和财政政策上偏向保守。 马姆达尼如果真的参选,要走到最后一步,难度其实不小。这场争议还折射出美国政治的另一个现实:党派对立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层面。 哪怕是一个市长候选人,只要有点“社会主义”倾向,就可能被打成“共产党”,继而上升到国家安全、财政拨款这样的高度。 这在冷战时期可能见怪不怪,但在今天,依然这样操作,说明很多美国人对“社会主义”三个字仍有深深的戒备。 而特朗普的表态,正是拿捏了这一心理,在选民中制造紧张感,从而塑造“只有我才能阻止美国变成委内瑞拉”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这番话虽然在保守派圈子里引来掌声,但在主流媒体和进步派当中,则被批评为恐吓选民、破坏联邦与地方的合作机制。 毕竟总统并不能随意切断对某个城市的联邦资金,那是需要国会审核的,并且涉及到一整套法律程序。更何况,纽约市的联邦拨款涉及教育、公共交通、住房等多个领域,一旦真的削减。 受伤的其实是普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因此这种“要挟式”的言论,虽然吸引眼球,但执行起来并不现实。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美国目前面临的不只是党派分裂,更是政治语言的极端化。特朗普这番话虽然看起来只是选举话术。 但它所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标签化、情绪化和对立化仍然会是主旋律。而像马姆达尼这样的进步派,无论最终是否能当上市长,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改变现状”的诉求。 已经越来越难被忽视。只不过在美国这样一个制度复杂、意识形态对立严重的国家里,这种“改变”会走得多远,还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