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朗普又开始吹了!!! 他说如果自己继续当美国总统,就没有人敢武力收台,还说中国知道后果。最近中美会晤结束后,特朗普总统应该是“自我感觉良好”,说了很多关于中美关系的正面表态,称赞中国“非常强大”,说中美合作前景广阔。 这位前总统的言论总带着戏剧性的摇摆。刚刚还在炫耀“威慑力”,转眼又抛出合作橄榄枝,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其战略逻辑的脆弱性。政治豪言终究要经受现实考量的锤炼。 看看历史数据就知道,中美关系的韧性远超个人意志。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即便在贸易摩擦最激烈的2019年,中美商品贸易总额仍高达5588亿美元。经济共生关系不是几句口号就能切断的。 台湾问题更是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近日组织的联合利剑演习,已经清晰展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这种实力展示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 特朗普或许忘了,他在任期间曾三次批准对台军售,结果呢?台海局势不仅没有按照其预设剧本发展,反而加速了区域安全格局的重构。2020年美军在台海开展的侦察行动较2016年增加逾一倍,换来的却是中国战机巡航台海频次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评估指出,当大国采取对抗性政策时,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指数会骤升到危险级别。这种代价是任何理性政治家都不愿看到的。 那位自称“交易大师”的先生似乎混淆了商业谈判与地缘政治的本质区别。国际关系不是房地产交易,核心利益更非 bargaining chips。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岂会因某个人的恫吓而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恰恰反映其战略困局。既要维持基本经贸往来,又要摆出强硬姿态,这种平衡术在现实政治中越来越难以维系。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83%的在华美企拒绝将产业链移出中国。 我们听见的战争叫嚣,往往源自对实力失衡的焦虑。当中国舰艇总吨位在2020年首次超越美军太平洋舰队,当歼-20与航母编队已成常态存在,某些人的心理落差便转化为语言上的过度补偿。 其实谁都明白,真正决定台海未来的,是14亿中国人民的集体意志。那个曾经饱经忧患的民族,早已学会在喧嚣中保持战略定力。就像长城砖石,历经风雨却愈发坚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