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90年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90年代的2500亿,是什么概念?1994年全国GDP刚过4万亿,这笔钱相当于当年全国经济总量的1.5%,要是换成当时的猪肉价,能买1300多万吨,够全国人民吃小半年。   当年不少人盯着这笔“天文数字”犯嘀咕:把钱砸在长江上修大坝,啥时候能回本?如今三峡大坝稳稳运行20多年,“账本”一摊开,才发现当初算小账的人,还是太肤浅了。   要知道,把三峡放在整个国家的大棋盘上看,那它的价值,可就不是计算器能算明白的了。   三峡的核心收益是发电,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站,它的机组一年到头就没怎么闲过。从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到现在,年均发电量稳定在1000亿千瓦时左右,2020年甚至冲到1118亿千瓦时,创下历史纪录。   别小看这1000亿千瓦时电,相当于每年省了3120万吨标准煤,能少排8470万吨二氧化碳。更关键的是能卖钱,三峡的上网电价分不同区域,大概在0.25元到0.3元每度之间,取个中间值0.27元算,一年光电费收入就有270亿。   这还没算上输电线路的附加收益,20多年下来,光卖电就赚了6000多亿,早把2500亿的本金翻了两倍多。   有人可能会抬杠:“建大坝不光是修电站,还有移民安置呢!”这话没说错,2500亿里确实包含了百万移民的安置费,平均下来每个人25万,涵盖了住房、就业、社保等一堆花销。   但这笔钱不是打水漂,移民新区建了工厂,配套了学校医院,现在三峡库区的人均年收入比2000年涨了10倍还多,这笔“民生投资”早成了良性循环。   光靠卖电赚钱还只是皮毛,三峡真正的“压舱石”作用藏在防洪里,这账没法用计算器算。老辈人都记得1998年的洪水,长江中下游一片泽国,荆江大堤多次告急,300多万群众连夜转移,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几乎快赶上建三峡的钱了。   三峡建成后,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到了“百年一遇”,相当于给长江装了个巨型“水袋子”。2020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三峡水库连续拦蓄11次洪峰,把最大入库流量从7.5万立方米/秒压降到4.9万立方米/秒,直接避免了荆江分洪区启用。   要知道,光是分洪区一次启用的损失,就超过150亿,更别说保住的农田和城镇了。这些年算下来,三峡年均防洪效益超过200亿,这还没算上挽救的生命和家园。   航运的变化更能体现三峡的“隐形价值”。以前长江上游的航道被险滩阻隔,万吨级船队根本开不上去,重庆港的货物要先拆成小驳船,折腾半天才到上海,物流成本高得吓人。   三峡船闸建成后,相当于给长江修了“水上电梯”,3000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万吨级船队可乘升船机快速通过,航运成本一下降了35%。   2023年三峡船闸通过量突破5亿吨,是2003年的10倍,相当于每年少开140万辆卡车。四川的钢材、贵州的煤炭、重庆的汽车,顺着长江一路飘到长三角,再换成海外的设备和原料运回来。光是航运效率提升带来的间接收益,每年就有上百亿,更别提给沿江经济带注入的活力了。   还有人没注意到,三峡的水资源调配功能。2011年长江中下游大旱,洞庭湖、鄱阳湖见底,三峡紧急放水220亿立方米,保住了沿岸13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2022年旱情更严重,三峡连续4个月向下游补水,累计放水量超300亿立方米,相当于2100多个西湖,直接稳住了江浙沪的供水和航运。这种“旱时送水、汛时拦洪”的调节能力,比单纯赚钱金贵多了。   当年不少人唱衰,说“这钱扔水里听响”,现在看是谁打了脸。要是没三峡,这些年长江流域的洪水、干旱得造成多少损失?沿江的钢铁、汽车、电子产业哪能安稳发展?更别说它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现在全国都在推“双碳”,三峡每年发的清洁电,相当于帮国家完成了1.5%的碳减排目标。   其实最该算的是“安全账”。1998年抗洪时,战士们抱着沙袋堵决口的画面还在眼前,那种人力抗天灾的无奈,现在成了“一键调洪”的从容。长江沿岸住着4亿人,贡献了全国45%的GDP,三峡就像个定海神针,让这方水土能安稳搞发展。这种“不塌的底气”,多少钱能买得来?   当然,三峡也不是完美的,库区生态保护、地质监测还有不少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不能否定它的价值。就像家里买保险,平时看着花钱,真出事了才知道有多重要。   说到底,三峡从来不是个“赚钱机器”,而是国家的战略工程。2500亿投下去,换回来的是百年安澜、清洁能源、黄金水道,还有4亿人的安全感。 这账本,得站在几十年的维度看才明白。你们说,这样的“回本”,值不值?

评论列表

东方
东方 19
2025-11-06 08:56
国家长远布局[点赞]
tb1479398
tb1479398 12
2025-11-06 11:50
反正发了100度,我们电表走了120度。

著名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回复 11-06 14:34
自己去测吧,电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因为现在的电器太多了你自己认为电表跑的快而已!

福建的老周 回复 11-06 14:51
现在居民电表计量很准不用怀疑,我家每月用电基本上一致,电费也就上下波动十块钱上下。去年十月份电费突然翻倍,由正常一百七八变成400,自己都没注意,11月份电网打电话来说用电异常。我说没有增加大功率电器啊,当天就来人拆了我电表,换了新的。十二月份,让我去供电局填表,退回了电表计量不准多收的217元电费到用电账号。

用户10xxx15
用户10xxx15 6
2025-11-06 11:55
按之前深圳房东电价算,一度电2.5元算,早赚翻了

我就是我 回复 11-06 12:30
最多听说1.5元一度吧,2.5是不是狠了点?[捂脸哭]

著名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著名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6
2025-11-06 14:32
对国家来说电的价值不只是电费收益,电还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这些电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电费收收益
公杰
公杰 4
2025-11-06 13:50
中国的用电量超发电量是真的吗

木木 回复 11-06 14:37
你们猴子当然不敢相信

用户10xxx98
用户10xxx98 4
2025-11-06 11:12
一年一千亿度不够七月消耗十分之一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2
2025-11-06 14:36
把防洪能力只算在三峡电站上不合适,上游上百座水电站在防洪上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知祝常乐
知祝常乐 2
2025-11-06 12:53
怎么总有把帐往后算!不往前算呢!草,原来的盐一角五分一斤!现在呢?你日子能往后过吗?等着吧!
嘎力得巴图鲁
嘎力得巴图鲁 2
2025-11-06 14:34
一摊子正事儿勾引出这么多杠精[开怀大笑]!
痴心侠客
痴心侠客 1
2025-11-06 14:23
2500万除以4万得0.0625
洋洋
洋洋 1
2025-11-06 14:11
以前的夏令时间,节省了多少电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1
2025-11-06 12:16
雅鲁藏布江落差大,能修好几个大坝,效益更佳

百思不得骑姐 回复 11-06 12:35
然而,十个雅鲁藏布也不够未来的数据大模型这个电老虎消耗。所以未来核聚变电站才是出路

东方拂晓
东方拂晓
2025-11-06 14:44
94年GDP4万亿,三峡当时投资2500亿,相当当年全中国经济总量的1.5%。不知小编怎么祘出来的?或许当年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