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金正恩遭遇前所未有重创。 朝鲜官媒今天(11月4日)对外证实称,朝鲜最高人民会

金正恩遭遇前所未有重创。 朝鲜官媒今天(11月4日)对外证实称,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因癌症中毒导致多重器官衰竭,周一(3日)病逝,终年97岁。 息一出,金正恩凌晨一点就带着党和政府的核心高层往殡仪馆赶,对着灵柩瞻仰遗容,那股沉痛劲儿藏都藏不住。 能让一国领导人凌晨奔丧的,绝不是一般人物。金永南这一辈子,从金日成时代就扎进了政坛,跟着金正日干,到金正恩掌权还一直扛着要职,整整三朝元老,在权力核心待了快 70 年,从没受过处分、没降过职,这在风云变幻的政坛里简直是奇迹。 早年他在中国东北念过书,还去苏联留过学,这种既懂中国又了解西方的背景,在朝鲜高层里太少见了,也难怪后来能稳稳当住外交战线的头把交椅。 他管外交那几十年,说是朝鲜的 “门面担当” 一点不掺假。不管是接待外国使节,还是去国际上开会,基本都是他出面。 核问题紧张的时候,他能硬气地跟美国叫板,说不签互不侵犯条约别谈去核;要缓和关系了,90 岁高龄还能去平昌冬奥会跟韩国总统见面,释放和解信号。 中国这边更不用说,从 70 年代谈经济合作,到 90 年代拉粮食援助,再到北京奥运会当国家元首代表出席,中朝关系里好多关键节点都有他的影子,说是两国之间的 “活桥梁” 都不为过。 更关键的是,他对金正恩来说是实实在在的 “压舱石”。2011 年金正恩刚接班那阵,局势多敏感啊,金永南当时在政治局常委里排名就仅次于他,靠着自己在党政军里几十年攒下的人脉,帮着整合力量、稳定人心,硬是把权力过渡的坎儿平稳迈过去了。 就算 2019 年退了休,他还以顾问的身份帮着参谋经济改革,给新政策拿历史参照。这种既能稳住内部、又能对接外部的老臣,丢一个就少一个,哪儿那么容易补上。 朝鲜直接给了国葬待遇,吊唁从周二早九点开到晚七点,周三正式下葬,治丧委员会更是金正恩亲自牵头,核心高层全进了组委会。这规格可不是随便给的,在朝鲜,只有对国家有过重大历史贡献的人才配得上。 说白了,这既是给金永南的哀荣,也是金正恩在给整个官僚系统递信号:跟着我干,忠诚守规矩,就算退了也有体面,以此稳住人心。 但反过来想,要是这老臣没那么重要,犯得着这么大动干戈吗?显然是金永南的离开,已经让权力层感受到了空缺。 现在的朝鲜外交,跟金永南那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不再是 “平衡着找突破”,而是更讲 “阵营清晰”,跟中国、俄罗斯的协作往深了走,对西方也更硬气。但这套新路子,底子还是金永南当年铺下的。 他在世的时候,既能跟西方保持沟通的口子,又能巩固传统盟友,给朝鲜留了不少转圜余地。现在他走了,那些藏在外交细节里的经验、人脉,还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老智慧,可不是年轻官员短期内能吃透的。 对金正恩来说,损失还不止在外交上。金永南是看着朝鲜从战争年代走到现在的,整个国家的政治变迁他都亲历了,相当于一部 “活史书”。平时政策制定碰到坎儿,问问他就能知道过去的坑在哪儿、哪些办法管用。 现在这 “活史书” 没了,往后碰到需要参照历史的决策,少了个最靠谱的参谋,这空缺可比少个部门负责人严重多了。 而且金永南在体制内的声望是靠几十年实绩攒出来的,他的话在官员里有分量,有时候金正恩推行新政策,有他公开表态拥护,凝聚共识就容易得多。 现在这位 “定海神针” 没了,要再找到这么一个既懂规矩、又有威望,还能全心辅佐的老臣,难上加难。 外界总说朝鲜的决策靠核心主导,但实际上,这种资深老臣的存在,能帮着把政策落地时的阻力降到最低,还能在关键时候帮着把控风险。 金永南这一走,相当于金正恩身边少了个最稳的 “缓冲带”,不管是对内整合还是对外周旋,都得自己扛下更多压力。 这场国葬看着是送别一位老人,其实更像给一个时代画句号。金永南代表的那种靠经验和威望稳住局面的风格,随着他的离世正在慢慢退场。 金正恩虽然早就搭起了年轻团队,但这些新人缺的就是金永南那种历经三朝的沉稳和通透。 接下来怎么填补这个空缺,怎么在没有老臣兜底的情况下稳住内外局势,对金正恩来说绝对是个大考验。 所以说这重创真不是夸张,丢的不只是一个前委员长,而是一个能衔接历史、稳住当下的关键枢纽。 金永南 97 岁高龄离世算是喜丧,但对正处在战略调整期的朝鲜和金正恩来说,这份 “失去” 带来的影响,恐怕得好一阵子才能消化过来。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