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快讯! 疑遭碎片撞击,神舟二十暂停返回地球 11月5日,中国载人航天办公

快讯!快讯! 疑遭碎片撞击,神舟二十暂停返回地球 11月5日,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意外遭遇了疑似空间微小碎片的撞击。 神舟二十号暂停返回这事儿,看着是突发状况,其实早就是航天圈里悬着的一块心病 —— 近地轨道这地方早不是干干净净的 “太空高速公路”,反倒像个堆满杂物的停车场,随便一块小碎片都可能变成致命的 “高速飞弹”。 这次撞上的碎片才 2 毫米,也就跟米粒差不多,但它在太空里的速度能到 7.8 公里 / 秒,这速度是步枪子弹的 7 倍,撞上去的动能相当于把一辆小汽车从高速上扔出去砸墙,难怪地面团队不敢怠慢。 别觉得 “微小碎片” 就不值一提,太空里的破坏规则从来不是 “以大欺小”。2009 年美国铱星 33 号和俄罗斯废弃卫星撞了一下,直接炸出 2200 多块可追踪的碎片,这些碎片又变成新的威胁源,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科学家说的 “凯斯勒效应”。 更早的 1996 年,法国有颗 CERISE 卫星,就是被一块 70 年代的火箭残骸碎片撞坏了主天线,直接没法正常工作。还有 2022 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就因为碎片撞破冷却管道,最后只能紧急处理。 神舟二十号撞中的虽然小,但服务舱外部的防护层就算挡住了大部分冲击,谁也不敢保证热控管路没被蹭到,毕竟返回地球时舱体要承受 2000℃的高温,哪怕隔热层有个针眼大的破损,都可能酿成大祸。 更要命的是,近地轨道的碎片早就多到数不清了。现在全球能追踪到的 10 厘米以上碎片就有 5.4 万个,1 到 10 厘米的上百万个,毫米级的更是超过 1.4 亿个,而且每年还在以 2% 的速度增加。 神舟二十号待的 300 到 400 公里轨道,正好是碎片最密集的区域,相当于在车流最乱的路段开快车,躲都躲不及。 中国空间站运营这么多年,已经实施过 50 多次轨道避让,神舟二十号这次入轨后也躲了 3 次,可架不住那些毫米级碎片根本没法提前追踪 —— 它们暗到只有 15 等星的亮度,是肉眼可见恒星的千分之一,就算航天员透过空间站舷窗用望远镜找,也未必能看见。 可能有人会说,飞船不是有防护吗?确实,神舟用了多层复合装甲,号称 “太空铠甲”,能扛住 1 厘米级碎片的撞击,这次 2 毫米的碎片撞上去,防护层确实吸收了大部分动能。但返回过程是 “生死考验”,跟在轨飘着完全两码事。 当年美国天空实验室返回时,就因为没控制好落点,砸到澳大利亚内陆,当地还罚了 NASA400 美元,虽然后来没给,但足以说明返回控制的严苛。 神舟返回舱的烧蚀层是保命的关键,一旦被碎片划出道子,再入大气层时高温就会像岩浆一样往里渗,后果不堪设想。地面团队现在用高精度仿真模型推演 20 多种风险场景,就是怕漏了哪个细节,毕竟航天员的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 而且航天任务从来都是 “有备无患”,这次暂停返回早有预案。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提前备了 3 吨物资,够乘组在天上待 180 天以上,里面还有推进剂和热控备件,真有问题能在轨修。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二十二号都组装好了,随时能当 “救援船”。这就像开车出门带了备胎和工具箱,虽然麻烦,但真遇到扎胎才能救命。 中国的碎片预警系统现在也越来越厉害,能提前 72 小时追踪 2 厘米以上的碎片,比以前的预警时间多了 5 倍,这次能及时发现撞击信号,靠的就是这套 “太空雷达网”。 其实太空碎片这事儿早该引起重视了。2021 年俄罗斯一次反卫星试验,炸出 1500 多块碎片,逼得 SpaceX 的星链卫星避让了 1700 多次。 现在每年发射的航天器都快 3000 个,是 2012 年的十几倍,碎片自然越来越多。神舟二十号这次暂停返回,算是给全人类提了个醒:太空不是 “垃圾场”,哪怕一颗小螺丝、一点油漆碎屑,在高速运动下都能变成 “杀手”。 不过好在中国航天的应对够主动,当年和平号空间站退役时,俄罗斯就是靠货运飞船控制它坠入南太平洋无人区,这种主动处置的经验我们也在学,甚至还在空间站试验激光清除碎片的技术。 所以说,暂停返回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把风险掐灭在萌芽里。毕竟在太空探索里,“小心驶得万年船” 从来不是空话,比起赶时间回家,让航天员平平安安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飘在天上的 “太空垃圾” 一天不清理,航天任务就得一天提着心,这次神舟二十号的遭遇,不过是人类和太空碎片漫长博弈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