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

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来两年的作为!如果赖清德未来两岸在两岸政策上不改弦更张、不悬崖勒马,或者郑丽文无法带领国民党引领台湾民意,无法在2026年“九合一”选举中展现气势如虹的胜利,那么,北京将会有单方面的大动作,台湾将不会有2028年选举。” 赵春山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纵观1949年以来台海危机周期律,每次重大转折前都伴随关键的地方选举:2014年“太阳花学潮”摧毁国民党地方执政根基,间接导致2016年政党轮替; 2018年韩国瑜“韩流”席卷绿营铁票区,却因2020年“抗中保台”操作逆转。2026年“九合一”选举的特殊性在于,其结果将直接触发《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的红线机制。 2027年不仅是香港回归30周年,更是解放军建军百年。大陆对台工作系统内部已将2026年视为“最后观察期”,这与赵春山的研判形成微妙共振。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25年兵推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军介入成功率已降至28%,这种战略态势使大陆拥有更多主动权。 当前赖清德团队陷入深层矛盾。 一方面,其“务实台独工作者”标签需要巩固深绿基本盘,2025年7月重启的“潜舰自造”项目已耗资160亿新台币,但首艘原型舰海试屡次延期; 另一方面,大陆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扩大至580亿美元,经济现实迫使民进党必须维持两岸经贸往来。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面临建党以来的最大考验。2025年10月民调显示,国民党支持度仅28%,且40岁以下选民流失率达62%。 赵春山刻意点出郑丽文需要“引领民意”,实则是暗指国民党长期存在的“精英脱节”问题。比较韩国瑜2018年靠“货出得去”赢得民心,现今国民党却未提出超越“亲美和中”的新论述。 2026年选举的指标意义在于:若国民党无法夺回台北、台中、高雄三都中的至少两席,将意味着该党彻底失去地方执政优势。 大陆对台系统内部评估认为,国民党若在此役惨败,将证明“蓝营缓独”路线的彻底破产,届时大陆对台工作将全面调整资源分配。 解放军东部战区2025年的演训出现质变。根据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报告,解放军战机跨越“海峡中线”已成常态,且战术从单机试探升级为体系化突击。 更值得关注的是,火箭军某旅在江西部署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其8马赫的突防速度可使台湾现有“爱国者”防空系统形同虚设。 两岸经贸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2025年1-9月,大陆批准台资项目同比减少18%,但对台采购半导体设备金额反增25%。 这种“精准调控”反映大陆对台政策进入新阶段:保留高科技合作筹码,缩减一般性让利。ECFA早收清单产品关税减免可能在2026年选举前调整,作为对“台独”势力的经济警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产业布局,台积电南京厂28纳米产线扩产计划被推迟,而福建晋华集成电路项目获注资千亿元。 这种“替代性供应链”建设,将使台湾在两岸经贸中逐渐丧失议价能力。大陆海关总署已建立“台企合规性评估体系”,可对特定企业实施精准管控。 西方媒体热衷渲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但地缘现实存在本质差异。乌克兰与俄罗斯陆地接壤且获欧盟候选国地位,而台湾是海岛且无主权国家承认。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包括G7成员国在内的138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种国际共识的强化,使“台独”势力失去外部干预空间。 美国对台政策也显现战略疲劳。2025年美国会通过的《台湾政策法案》删除了“驻美代表处更名”条款;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公开表示“台湾自卫是关键”。这些信号表明,美国正从“战略模糊”转向“战略避险”,这与1996年台海危机时的强势介入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两岸关系大调查”显示,20-39岁群体中支持“永久维持现状”者降至51%,而赞成“和平协商”者升至35%。这种变化源于年轻世代对大陆科技、文化的影响力感知:抖音大陆版在台活跃用户超600万,华为旗舰机在台销量首超苹果。 更深刻的是身份认同解构。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数据,认同“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例回升至42%,较2020年增加9个百分点。这种认同回归,使“抗中保台”的话语魔力逐渐失效。当台湾青年在厦门创业享受同等待遇时,“台独”叙事的吸引力自然衰减。 赵春山的预警本质上是历史规律的提醒:1949年以来,台湾的前途从来不由单方面决定。当下大陆的耐心既源于战略自信,也出于对同胞情谊的珍视。 但若“台独”势力误判这种善意,2026年地方选举结果或将触发《反分裂国家法》的终极条款。届时,台湾社会将亲历“从选举政治到统一进程”的硬着陆。正如金门炮战时期“单打双不打”的智慧,大陆始终为和平保留窗口,但钥匙始终在台湾人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