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荷兰之所以敢跟中国硬碰硬,心里早把阿斯麦当成了最硬的筹码。可它千算万算,怕是没摸

荷兰之所以敢跟中国硬碰硬,心里早把阿斯麦当成了最硬的筹码。可它千算万算,怕是没摸清一个理——真把这家光刻机巨头逼到墙角,阿斯麦未必不会“离家出走”,找条活路。 荷兰的底气来得直白,毕竟阿斯麦攥着全球高端光刻机的命脉,尤其在EUV领域一家独大。政府以为把这张牌甩出来,就能在博弈里占得先机,却忘了企业的根从来扎在市场里,不是政治棋盘上的棋子。2025年10月新规一落地,ASML股价单日暴跌8.2%,市值蒸发的数字背后,是荷兰半导体产业12万从业者里近两成人的饭碗在发抖——他们的岗位,本就和对华贸易紧紧绑在一起。 阿斯麦的“软肋”从来都是中国市场,更是中国市场给的“底气”。三季度财报里那42%的销售占比,硬生生把中国拽回它最大买家的位置,比中国台湾地区的30%、韩国的18%都高出一大截。更别说光刻机里每台要用的10公斤稀土,全球90%的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ASML的库存撑死也就8周,这哪是能随便割舍的生意?所以它一边嘴上喊着合规,一边悄悄在苏州建技术服务中心,囤5亿美元零部件把维修周期从45天压到15天,甚至微调新机型参数绕开管制,这“曲线求生”的架势,早把“离家”的心思写在了脸上。 荷兰政府更没算到,阿斯麦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德国蔡司直言“遵守德国法律就够了”,闷头扩建工厂囤镜片;荷兰本土的中小供应商更实在,把部件先运到东南亚仓库“中转”,换个包装就发往中国,合同里清一色加着保密条款——毕竟“失去中国客户就破产”的实话,没人敢真当玩笑。就连政府自己搞的“数据豁免”,让ASML89亿欧元对华营收在官方统计里“隐身”,说白了也是在给企业留缝,早暴露了底气不足。 更讽刺的是,封锁反而催熟了中国的自主之路。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良率已达90%,成本才是进口货的三分之一,2025年就计划交付10台以上。中芯国际靠ASML的DUV把14纳米良率做到90%,也没停下自研的脚步。这就像ASML前CEO警告的,技术限制只会倒逼自力更生。 全球化的产业链从来是“你中有我”,荷兰想靠绑定企业赢博弈,终究是打错了算盘。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