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78年1月,一辆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往碾子山的长途客车中途着火,司机从驾驶室的

1978年1月,一辆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往碾子山的长途客车中途着火,司机从驾驶室的窗户翻了出去,没有打开车门,车上的86名乘客眼看驾驶室火势越来越大,无法进去打开车门,瞬间慌作一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8年寒冬腊月,东北大地冻得嘎嘎响,宋凤河挤上了从齐齐哈尔开往碾子山的客车。 这年头临近春节,车上塞了八十多号人,比定额多了三十来个,车厢里挤得转个身都费劲。 宋凤河是吉林乌拉街镇公拉玛村的庄稼人,平时种地兼做木匠活。 这次出门是想着挣点钱给新媳妇扯布做衣裳。 他随身带的木匠家什里,那把斧头后来成了全车人的救命家伙。 车子开着开着,前头突然冒起黑烟。 起初有人以为是司机烧纸取暖,没想到火星子嗖地窜起来,眨眼功夫车头就起了明火。 司机和售票员吓得跳窗就跑,车门却卡死了打不开。 车厢里顿时炸了锅,哭喊声、尖叫声混成一片。 有个妇女怀里的娃娃吓得直哭,老爷子们呛得直咳嗽。 宋凤河本来在后排打盹,被浓烟呛醒后,立马抄起斧头朝结冰的车窗砸去。 头一下只砸出个白点,第二下第三下,玻璃终于裂开蛛网般的纹路。 破开第一扇窗时,人群像潮水般涌过来,反而把出口堵死了。 宋凤河急得扯嗓子喊:"要活命就挨个来!" 他举着斧头从车尾砸到车头,玻璃碴子混着冰碴子哗啦啦往下掉。 等多数人爬出车窗,他才发现自己的棉袄袖子已经燎着了。 刚跳下车在雪地里打滚灭火,就听见有人哭喊:"俺娃还在里头!" 宋凤河想都没想,把烧煳的棉袄往窗框上一搭,又钻进了火海。 这次进去救出个老太太和裹着被子的小娃。 等他抱着孩子跳窗时,腰狠狠硌在车辙上,当时就疼得直不起身。 几个老爷们架着他刚跑开二三十步,身后"轰"的一声巨响,客车炸成了铁架子。 在场的人全跪下了,有个穿工装的中年人直磕头:"恩人啊,这车上有俺们全家五口人!" 后来客运站的人赶来处理事故,把宋凤河送到卫生所包扎。 他脸上手上全是亮晶晶的水泡,头发眉毛烧得精光,新棉袄只剩半截焦黑的布片。 站领导把自己的羊皮袄脱给他穿,还请他下馆子。 问他要啥奖励时,这个憨厚汉子搓着衣角憋红了脸,最后只求开封感谢信,他想用这个申请入团。 可这封承诺好的信,就像雪片似的消失在风里。 宋凤河回家后天天蹲村口等邮递员,起初全村都夸他英雄,后来风言风语就传开了。 有人撇嘴:"瞧他那水泡,怕是打架烧的吧?" 连他爹临终前都攥着他手问:"儿啊,你跟爹说句实话......" 宋凤河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有年腊月二十八,他盯着梁上的绳子发过呆。 那些年他跑去外地打工,有回见人落水还去救,被救的人要登门道谢,他摆摆手就走了。 1997年冬天他卖菜出车祸,右臂落下残疾,腰伤也加重了。 媳妇种地养家,他疼得直不起腰时,就摩挲那把系着红绸的斧头。 转机出现在2004年。 村里人说现在有见义勇为基金会,他咬牙拿出过年买肉的一百块钱,写了十二封信寄给客运站和报社。 一个多月后,终于等到回音,客运站说改制多年查不到记录。 正当他心灰意冷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2005年开春,内蒙古扎兰屯的于柏青看到报道,认出这正是母亲念叨27年的恩人。 后来又有几个被救者来信,宋凤河把汇来的钱都退了回去:"我要的是清白,不是施舍。" 真相大白那天,他拄着拐杖到父亲坟前念信,眼泪把坟头的冻土滴出好几个小坑。 村里当年说闲话的老人臊得躲着他走,村委会要给他挂光荣匾,他摆摆手:"庄稼人本分罢了。" 只有他媳妇知道,丈夫半夜总摸炕席底下那封泛黄的证明信。 那是2005年客运站补发的,虽然迟了二十七年。 这些年宋凤河的日子依然紧巴,腰伤犯了就贴块膏药。 但镇上娃娃们都知道,村东头住着个救过八十六人的宋大爷。 有年冬至,几个被救者的后代组团来看他,拎来的猪肉白菜堆了半炕。 宋凤河喝了两盅酒,眼圈红红地望着窗外的雪花:"那车人呐,现在都抱孙子喽......" 主要信源:(新浪网——吉林一男子勇救85人无人相信老父临终还怀疑儿子 一封表扬信见义勇为者苦等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