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86年清明,河南73岁的刘法玉在儿子搀扶下,千里迢迢赶到江西兴国烈士陵园,祭

1986年清明,河南73岁的刘法玉在儿子搀扶下,千里迢迢赶到江西兴国烈士陵园,祭拜牺牲的丈夫、红军烈士赖来发。老人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 突然,儿子指着旁边一块墓碑惊喊:“妈!这上面怎么刻着你的名字?”刘法玉转头一看,“红军烈士刘法玉之墓”几个字赫然入目,她瞬间红了眼眶,哽咽着说:“国家竟然还记着我……” 这背后藏着一段跨越半世纪的往事。刘法玉1913年生于江西兴国,7岁成童养媳,17岁投身革命,1932年与赖来发成婚,夫妻俩一同参军。1934年湘江战役中,赖来发壮烈牺牲,刘法玉强忍悲痛继续救治伤员。1935年,她奉命赴武汉采购药品,遭敌人逮捕,受尽酷刑却始终未泄露机密。后来在游击队伏击时侥幸逃脱,却与队伍失联。 此后11年,刘法玉辗转多省寻队无果,最终在河南成家落户。而部队因找不到她,误以为她牺牲,将其追认为烈士,还把她的墓碑与赖来发并排而立。 直到1985年,儿子从母亲看战争片落泪的模样中,才得知她的红军经历,便带她回乡寻根。没想到祭拜丈夫时,竟与“自己”的墓碑相遇。后来在政府帮助下,刘法玉重逢了战友和亲人,面对荣誉补助,她婉拒道:“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这段“活烈士”与自己墓碑相遇的故事,让人动容。老一辈革命者坚守信仰、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