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曾主任是真“火”了,但这火法也太让人堵得慌——明明是副院长兼

最近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曾主任是真“火”了,但这火法也太让人堵得慌——明明是副院长兼眼科主任,却因为负面新闻被大家围着议论个不停。 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里,他给患者家属发的消息透着股不耐烦。有人拿着检查单来问病情,他回“这点小事也要问?”;有老人不会用自助机挂号,他让护士“随便打发一下”。这些话像针一样扎人,尤其出自一位戴着“副主任医师”胸牌的医生之口。 医院走廊里的患者家属私下议论得更凶。有个阿姨拿着病历本叹气,说上次来复查,曾主任三分钟就把她打发走,开的药和上次一模一样,“连我眼睛干涩的症状都没听完”。旁边的大叔接话:“听说他一周就出门诊半天,剩下的时间不是开会就是出差,哪有功夫管咱们这些小毛病?”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对待年轻医生的态度。科室里的规培生私下说,曾主任总把“我当年怎样怎样”挂在嘴边,却很少手把手教技术。有次一个年轻医生请教手术方案,他扔过去一本教材:“自己看去,这点东西都学不会,别干这行了。”这种架子,和医院墙上“医者仁心”的标语格格不入。 其实老百姓对医生的要求真不高。问诊时多听两句,解释病情时说得通俗点,遇到不懂的流程多指条路,就够了。可偏偏有些身居高位的医生,把“职称”当成了摆谱的资本。就像那位在诊室门口等了两小时的大爷说的:“我挂的是专家号,不是‘高冷号’啊。” 医院的回应有点不痛不痒。先是说“正在核实情况”,后来又发声明称“曾主任工作繁忙,沟通中可能存在疏忽”。这种说法谁能接受?忙从来不是敷衍的借口,多少基层医生连轴转二十小时,对患者依旧和声细语。关键不在时间多少,在有没有把患者放在心上。 这事儿最让人堵心的,是它戳中了医患关系里的痛点。大家去医院,本就带着焦虑和不安,医生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份不安能不能被安抚。曾主任的问题,不止是个人脾气差,更暴露了某些公立医院里“官本位”盖过“患者本位”的歪风——当医生开始琢磨怎么升职称、混资历,自然就顾不上病床前的温度。 有老医生看得透彻,说当年自己刚入行时,带教老师反复叮嘱“见病先见人”。意思是看病不能只看片子和报告,得先看见那个活生生的人,知道他怕什么、愁什么。现在有些年轻医生丢了这个传统,觉得技术过硬就万事大吉,却忘了患者找医生,不光是来治病,更是来求一份安心。 现在医院门诊楼前的公示栏里,曾主任的照片还挂在“专家团队”那一栏,笑容可掬。只是路过的患者看到时,眼神里多了些复杂。有人说该给他个教训,有人说或许他只是一时糊涂。但不管怎么说,这场“火”烧得也算有点意义——至少能让更多医生明白,百姓心里的“好医生”,从来不是看头衔有多高,而是看心里装没装着患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