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刘宝亮

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驱动、安全可控的原则,促进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规范应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服务能力,保障服务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全链条连续智能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意见》总体考虑有四点:一是突出应用。以场景为驱动,面向卫生健康行业真实业务、依托真实场景、解决真实需求。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科研教学、行业治理、健康产业等8个方向24项重点应用。二是突出基层。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推进医用机器人、新药研发的同时,把更多篇幅放在基层和预防,以人工智能支撑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全链条集成服务。三是突出融合。鼓励政产学研用多方参与,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在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四是突出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人工智能赋能而不替代的定位,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分类管理,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安全、可靠、可控。

《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立一批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基本建成一批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打造更多高价值应用场景,带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建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文件落地实施。一是将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凝聚社会合力,营造创新生态,指导各地抓好文件落地。创新分级分类监管方式,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促进医学人工智能规范应用,赋能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中试基地的先导作用,坚持公共属性定位,聚焦行业共性问题、构建行业共创平台、沉淀共性支撑能力、培育产业共赢生态,加快建立临床专病数据集和人工智能语料库,探索建立垂直大模型行业公共支撑服务平台。三是及时总结推广新的应用经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约化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做好推广宣传,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形成良好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医疗服务体系全链条运用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