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呼和浩特11月5日讯(记者刘洋)记者近日从呼和浩特市农牧局获悉,今年以来,“呼和浩特高原蓝莓”“托县豆腐”“清水河海红果”“武川贝贝南瓜”等12个优质农畜产品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获此认定的优质农畜产品总数已达92个。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生产,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独特营养品质,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稳定供应量,市场认知度与美誉度高,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并核发证书的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自2019年启动申报工作以来,呼和浩特市已有92个获证产品覆盖9个旗县区,涉及172家用标企业,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鲜乳、粮油类等六大类初加工农产品。其中,哈素海鲤鱼、托县辣椒、和林羊肉、清水河小香米、武川莜面等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优质农畜产品均在列。
以新晋获证的“呼和浩特高原蓝莓”为例,得益于当地丰富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的生长条件让其品质出众——维生素C、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及总花色苷含量均高于参考值,果实蓝紫色、果粉均匀,皮薄肉厚、汁水丰富、酸甜可口,深受全国消费者青睐。目前,呼和浩特市蓝莓种植面积达850亩,年产量约1300吨,已成为首府高端设施农业的新生力量。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农牧部门将聚焦获证产品证后监管与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在产销对接、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提升首府优质农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现代化,推动优质农畜产品产量与品质双重跃升,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