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时候的呼和浩特,你是不是瞬间想起大召前的烟火气,还有风吹过草原的清冽味道?这座藏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青色的城”,旧时光里的模样,藏着几代人的独家记忆。 小时候的呼市,是新旧城的烟火交织。旧城玉泉区的小召三道巷里,大杂院的红砖墙爬满绿藤,邻里间端着饭碗串门,一句带着方言的问候暖透心底。通顺街的早市藏着最浓的香气,刚出炉的焙子外酥里软,羊杂碎的鲜香混着奶茶的醇厚,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最生动的市井交响。新城的将军衙署前,我们追着鸽子奔跑,阳光洒在青砖灰瓦上,连时光都走得慢了些。 小时候的呼市,是玩不够的快乐天地。夏天在人民公园的冰场打滚,冬天围着炭火盆吃手把肉,酸奶饼的酸甜是童年最治愈的味道 。附中东巷的小商铺里,总能淘到心仪的小玩意儿,放学后和同学挤在路边吃一串烤肠,就是最满足的时光。大召前的玉泉井边,老人们摇着蒲扇讲故事,说这“九边第一泉”的水,滋养了一辈又一辈呼市人 。 小时候的呼市,没有如今的高楼林立,却有着最纯粹的温暖。新华大街上的联营商店(民族商场前身)是逛街首选,人民电影院的海报墙贴满期待,火车进站的鸣笛声是远行与归来的信号 。那时的天空格外蓝,大青山的轮廓清晰可见,风里都带着草原的辽阔与自由。 如今的呼市早已换了新颜,但旧时光里的烟火气、食物香和人情味,永远刻在心底。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有哪些难忘的画面?是大杂院的春节,还是早市的焙子香?来评论区聊聊,一起打捞那些藏在“青色的城”里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