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芬太尼?为何美国如此惧怕?芬太尼是阿片类药物里的“狠角色”,是癌症患者的救命神药,止痛效果是吗啡的50倍、海洛因的100倍,而且起效快、药效久。但是这种神药却在中美两国走出了完全相反的命运。 在中国是重症患者的“生命慰藉剂”,在美国却成了每年夺命十几万的“死亡毒药”,而中国的严格管控,绝非“禁止”医用,而是戳破了美国自己搞出来的治理闹剧。 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手术前后的剧烈疼痛、癌症患者的慢性剧痛,都能靠它缓解。芬太尼对于急需止痛的患者而言,那就是“生命慰藉剂”。 医院里的芬太尼注射液能在1分钟内起效,透皮贴剂更是能让癌痛患者3天内远离痛苦。让那些被癌痛折磨得睡不着、吃不下的人,终于能有尊严地活着。 就像武汉某肿瘤医院的数据,晚期肝癌患者用了芬太尼贴剂后,疼痛缓解率从30%涨到92%,不少患者原本连床都下不了,后来能正常和家人聊天。 但它有个致命短板:成瘾性极强,且致死剂量极低,成人只要2毫克,大概一粒盐的重量,就可能因呼吸抑制死亡,这也是它后来被黑市盯上的关键。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药公司为了赚钱,故意隐瞒芬太尼的成瘾风险,联合医生疯狂推广,说它“几乎不会成瘾”,哪怕是普通背痛、牙痛都开芬太尼类处方。普渡制药就是典型,靠推销含芬太尼的止痛药赚了上千亿美元,结果导致处方药滥用爆炸式增长。 2000年到2010年,美国阿片类药物处方量翻了3倍。后来监管稍微收紧,黑市又立刻补位:墨西哥贩毒集团把非法合成的廉价芬太尼,混在海洛因、可卡因里卖,甚至做成“彩虹糖”“邮票”的样子骗青少年,剂量完全没谱。 美国边境管控更是漏洞百出,这些非法芬太尼通过集装箱、快递甚至人身夹带,源源不断流入境内,而美国政府对制药公司追责不痛不痒,对成瘾者的救助也跟不上。 2023年药物过量致死突破11万,60%以上都和芬太尼有关,俄亥俄州一个小镇一周就有17人丧命,殡仪馆都忙不过来,这纯属自食其果。 而中国为啥要对芬太尼的管控不是“禁止”,而是“严防滥用”。中国早就看清了芬太尼的双面性:医用价值极高,但一旦流入黑市就是灾难。 为了守护公众安全,中国采取了全球最严格的管控措施。2019年就把所有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不管是已有的还是未来可能合成的衍生物,全在管控范围内,这在全球都是首创。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特殊资质,每一批次都要溯源。医生开处方得分级审批,只能给癌症、重度术后患者用,普通疼痛绝对不能开。对非法合成贩卖的行为,直接按重罪打击,2020年以来破获相关案件上千起,抓获嫌疑人上万名。 中国这么做既没耽误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比如国内正规医院的芬太尼贴剂、注射液供应充足,又从源头堵住了流入黑市的可能,这才是对人民负责的治理。 而美国自己管不好,还总想甩锅给中国,说“芬太尼前体来自中国”,却忘了没有美国庞大的需求市场,贩毒集团根本不会费心思生产,这就是典型的贼喊捉贼。 芬太尼本身是好药,错的是滥用它的人和管控失效的制度。美国的“惧怕”,是对自己失控社会的恐慌,却不敢正视制药公司的贪婪、边境管控的漏洞和成瘾治疗的缺失。而中国的严格管控,是用制度划清“药用”和“滥用”的界限,既保障医疗需求,又防范社会风险。 药物的价值在于服务人类健康,不是沦为危害社会的工具,美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与其到处甩锅,不如学学中国的全链条管控,管住自己的贪婪和漏洞,否则再怎么“惧怕”,也挡不住这场自找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