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年,曹爽交出兵权后,被司马懿灭了三族。刑场上寒风呼啸,他望着满地亲人的尸首,血泪混着雪花砸在雪地上,嘶吼着“都怪我太傻,信了司马懿的鬼话”,话音未落便身首异处。这幕惨剧,要从十年前魏明帝托孤说起。 在洛阳刑场上,曹爽的脖颈被刀架在脖子上。 他望着满地亲人的尸首,嘶吼着“都怪我信了司马懿的鬼话”。 而这场让曹魏宗室血流成河的惨剧,要从十年前魏明帝托孤说起。 曹爽本是魏明帝曹叡的表弟,生在曹魏宗室的蜜罐里。 他相貌堂堂,擅长骑射,早年随曹叡南征北战,也算立过军功。 239年曹叡病危,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又指了指病榻旁的司马懿:“以后朝政,就托付给你们俩了。” 这托孤,成了曹爽的“催命符”。 他仗着宗室身份,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架空司马懿。 明升暗降,封司马懿为太傅,实则夺了他的兵权。 自己则独揽朝纲,把皇宫里的仪仗队都改成了曹家规格,连皇帝曹芳的朝服,都要按他的喜好绣龙纹。 司马懿呢? 装得比谁都乖。 他称病不出,连曹爽派去的探子都信了他“咳血不止,油尽灯枯”。 可私底下,他让长子司马师暗中联络禁军将领,又让司马昭去拉拢地方豪强。 老狐狸的算盘打得响,先让曹爽膨胀,再找机会一击致命。 249年春,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 这是曹魏宗室的例行祭祖,可曹爽偏要带上所有亲信。 弟弟曹羲、曹训,还有谋士何晏、邓飏,浩浩荡荡出了洛阳城。 他不知道,司马懿早就在洛阳城里憋足了劲。 城门刚关上,司马懿就“病”好了。 他穿着朝服,拄着拐杖站在城楼上,身后是严阵以待的禁军。 一道诏书传遍全城:“曹爽谋逆,太后命我清君侧!” 曹爽在陵墓前接到消息,当场就慌了。 谋士桓范急得直拍大腿:“带天子去许都,召天下兵马反攻!” 可曹爽咬着牙摇头:“交权保富贵吧,司马懿说了,只要我认输,保我曹家世代荣华。” 他太天真了。 权力场上,退一步从来不是海阔天空,是给人递刀子。 司马懿接过兵权,表面给曹爽封了“太傅”的虚职,转头就把他的亲信全下了大牢。 何晏、邓飏被砍了头,连三族老幼都没放过。 比如何晏的小儿子,才几岁,多亏他母亲是金乡公主,磕头求到司马懿跟前,才留下一条命。 曹爽倒台,朝堂暂时安静了两年。 可司马懿没闲着,他在等下一个“曹爽”。 251年,太尉王凌跳了出来。 这老臣忠于曹魏,见司马懿专权,便暗中联络兖州刺史令狐愚,打算起兵“清君侧”。 可司马懿早有防备。 王凌的兵马还没集结,他的六百甲士已经杀到王府。 王凌被押着上路,路过贾逵的祠庙时,突然喊:“贾逵啊,只有你知道我是大魏忠臣!” 贾逵是曹操旧部,儿子贾充后来帮司马昭杀了曹髦。 这因果,比刀还利。 王凌没等到赦免,半路上就服毒自尽了。 司马懿还不解气,下令挖坟鞭尸,把王凌和令狐愚暴晒三天。 连王凌嫁出去的妹妹都没放过,若不是她丈夫郭淮手握西部兵权,早成了刀下鬼。 这一连串杀戮,把满朝文武都吓破了胆。 可司马懿自己呢? 《晋书》里写他“梦贾逵、王凌索命,惊悸而死”。 杀人太多,连梦里都不得安宁。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着玩这套。 等司马炎代魏建晋,曹魏彻底成了历史。 最讽刺的是,满朝公卿凑在一起,要把司马懿配享曹魏太庙,还排在曹操的第一席。 《三国志》里写着:“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这场景,像极了打麻将的混混,把主人赶出去,自己占了主位,还硬说“这桌我最辛苦”。 可权力场从不管这些,只要能坐上去的,从来不是讲道理的,是敢把刀子捅进对手心窝的。 权力斗争从没仁慈可讲,不狠,就活不成赢家,可狠到最后,连自己都成了棋子。 司马懿以为赢了,配享太庙,风光无限。 可曹魏的江山,最终只剩一场旧梦。 那些被他砍了头的忠臣,那些被他逼反的将领,那些在刑场哭嚎的妇孺,都成了权力游戏的注脚。 历史总爱开玩笑。 最狠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后,最冤的人,未必没人记得。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司马懿有一杀手锏, 让曹爽放弃了兵权, 最后导致曹爽三族被诛杀!、中国网资讯——为何说司马懿是“三国中一个神秘得有些乏味的异数”,甚至连曹操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