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昨天和今天,全世界都能看到14个月一轮转的超级月亮。 我居住的北京昨晚因为天气预报的重度雾霾影响,地面上看不清楚稍远的景物,欣赏超级月亮也没有那么漂亮了。见图。 我看评论区很多海外华人晒外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方的超级月亮。见图。 有内地网友说,人家的超级月亮看起来确实比我们的漂亮。 我想,影响观赏超级月亮效果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空气污染与雾霾,二是城市光污染。 我先说说空气污染与雾霾。 我从北京大学公众号看到一篇重要文章。见图。从文章中了解到,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5年标准之后,又公布了新的《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建议将标准PM2.5年均浓度调整为5微克/立方米。 “各国现行标准要求普遍比WHO 2005 AQG指导值宽松,以PM2.5年均值为例,仅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空气质量标准较为严格的国家能够低于原有2005 AQG指导值,而中国、印度分别是其3.5倍和4倍,2021 AQG的更新将进一步拉大这一差距。” 我们的空气质量一级优标准,在世卫标准看来大部分也是污染天。 见图: IQAir分析了超过6000城市的年平均空气质量,按(达到世卫组织PM2.5指南要求)最佳标以蓝色,最差标以紫色。 有网友议论:看颜色,中国和南亚的空气污染最严重啊。 我再谈光污染。 光污染正悄然改写我们与星空的关系。1994年至2011年,上海的天光亮度激增了170倍。佘山观测站的望远镜,曾被誉为东亚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然而,由于周边光污染日益严重,自2015年起,它便停止了科研观测活动。 在北京上海广州,夜空肉眼可见的星星不足几十颗或百颗;而在西藏阿里,同一片夜空能呈现超过6000颗星辰。中国超过90%的城市处于严重光污染区,Bortle等级普遍达到8至9级。这意味着,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银河早已消失,连北极星都难觅踪影。 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中心区的夜空亮度年均递增7%以上。我们并非没有看见的能力,而是失去了看见的权利。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公众认为“减少光污染、保护暗夜”至关重要,年轻人对观星活动的兴趣持续上升。但现实是,真正的暗夜环境已成为稀缺资源。 我想,治理空气污染与光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健康与美丽环境。希望未来雾霾不断减少,城市暗夜保护区、星空公园以及黑天空区域的不断涌现,人们曾经憧憬的“举杯邀明月,手可摘星辰”的景象,尽快变为现实,中国的月亮和外国一样漂亮。各位有啥看法?@真业心学创始人东方赢 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