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 月 3 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 1 日签署命

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 月 3 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 1 日签署命令,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能源开发协议的第三和第四条,理由是芬兰自 2022 年 4 月起就单方面拒购俄电,俄方自然不再承担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这事儿根本不是俄罗斯突然找茬,说白了就是芬兰先坏了搭伙过日子的规矩,俄方现在只是把自己的那份义务收了回来。武奥克萨河这地界儿特殊,源头在俄罗斯卡累利阿,下游淌过芬兰,天然就把俩国家捆在了一块儿。 早在冷战那阵儿的 1972 年,两边就签了水电站合作的协议,一合作就是五十多年,能撑这么久,全靠 “你帮我我帮你” 的默契在那儿顶着。 当初定的规矩其实特实在:俄罗斯上游的水电站一拦水,芬兰下游的电站发电就受影响,所以协议里才说好了,俄方给芬兰补电力,芬兰则管好电站要用的水。 芬兰一直靠着这规矩占便宜,下游的伊马特拉水电站本来就是全国的电力命脉,离了俄方调水和补电,压根没法稳定运转,可他们之前从没觉得这是个事儿。 2022 年 4 月,芬兰跟着欧盟的步调突然说不买俄电了,等于抬手就把搭伙的桌子掀了。俄罗斯当时没立马翻脸,只是过了一个月停了供电,算是给足了面子。 但这三年里,芬兰半点缓和的意思都没有,反倒一门心思往北约阵营里钻,又是搞边境军演,又是启用新的北约司令部,把能源合作那点老底子抛得干干净净。 直到 2025 年 11 月米舒斯京签了命令,这事儿才算彻底摆上台面。俄方的态度很直白:你都不买我的电了,我凭什么还白白给你补能源? 凭什么费劲儿调水位帮你维持电站产能?芬兰那边倒还嘴硬,说停购是 “战略需要”,却逼着协议继续有效,这就有点不讲理了 —— 哪有只想着占便宜,不愿尽义务的道理? 现在芬兰的麻烦才算真的来了。下游那座水电站早就习惯了上游调水,水位差一点,发电效率就跟着降,现在俄方不管了,发电量说不定哪天就掉链子。 以前买俄电的时候,成本压得低,老百姓和企业都省事,现在转头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光价格就涨了不少。要是冬天遇上冷天,还得跟亚洲买家抢现货,到时候普通人家的电费账单恐怕得往上跳一大截。 国际上搞跨境资源合作的都知道,这种事儿最讲究规矩,多瑙河、湄公河那些流域的合作能成,全靠各国守着约定来。可芬兰偏要打破这规矩,以为靠政治站队就能解决一切。 国际能源署都放了话,这种合作崩了,北欧搞不好得把早就关停的燃煤电厂重新开起来,过去十年减排的努力全白费。挪威那边更机灵,已经偷偷规划北极的地下电缆,明显是怕自己也遇上这糟心事,提前找后路。 沿武奥克萨河住的人更发愁,守了一辈子电站的工人说,以前两边工程师还一起算泄洪时间、调水位,现在连话都不聊了。河水本来不分国界,现在合作断了,往后灌溉、防洪都没个准谱,靠水吃饭的生计都跟着悬了。 芬兰前外长想在 12 月的论坛上把事儿闹到北极理事会去,可这根本没用 —— 协议里写得清清楚楚,一方违约另一方就有权停义务,芬兰自己先坏了规矩,到哪儿说都站不住脚。 其实俄罗斯早有准备,这两年一直在把能源出口往东边转,对欧洲的依赖本来就越来越小,终止个协议条款算不上伤筋动骨。 但芬兰不一样,能源进口渠道本就窄,硬生生把俄电这条路堵死,只能看别人脸色买高价能源。他们自己的学者都坦言,议会早就料到俄罗斯会这么做,当局过去三年的操作,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武奥克萨河的水还在照样流,可上下游两座水电站再也回不到以前一起运转的日子了。米舒斯京签的这道命令,与其说是终止条款,不如说是给半个多世纪的合作画了句号。 芬兰当初做决定的时候,显然没算明白这笔账:政治立场再重要,也不能拿自己的能源安全开玩笑,更不能把多年的合作默契当儿戏。 往后芬兰能不能稳住电力供应,会不会被迫重启那些污染大的电厂,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清楚,不管是国家之间的合作,还是邻里相处,守规矩都是最基本的。 谁先打破平衡,谁就得承担后果。这事儿后续怎么发展不好说,但至少现在看来,芬兰亲手断了自己的能源便利,短时间内想再接上,可没那么容易了。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俄罗斯总理签署命令 终止与芬兰能源协议部分条款》